[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导线圈的强磁场磁控溅射阴极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93159.1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9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邱清泉;肖立业;黄天斌;张国民;李晓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37/34 | 分类号: | H01J37/34;C23C14/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贾玉忠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超导线圈的强磁场磁控溅射阴极。由平面靶材(1)、水冷背板(2)超导线圈(3)、外磁轭(4)、内磁轭(5)和底磁轭(6)、杜瓦(7)和阴极电源构成;超导线圈(3)置于在由外磁轭(4)、内磁轭(5)和底磁轭(6)包围的空间内,超导线圈(3)和外磁轭(4)、内磁轭(5)和底磁轭(6)安装在杜瓦(7)中,由液氮循环冷却、液氮加制冷机冷却或制冷机直接冷却。超导线圈(3)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可绕制成跑道形或圆形结构,通过电流引线连接到外部直流电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导 线圈 磁场 磁控溅射 阴极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超导线圈的强磁场磁控溅射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由靶材(1)、水冷背板(2)、超导线圈(3)、外磁轭(4)、内磁轭(5)和底磁轭(6)、杜瓦(7)和阴极电源构成;靶材(1)与水冷背板(2)紧密安装在一起;超导线圈(3)置于在由外磁轭(4)、内磁轭(5)和底磁轭(6)包围的空间内,超导线圈(3)和外磁轭(4)、内磁轭(5)和底磁轭(6)安装在杜瓦(7)中,由液氮循环冷却、液氮加制冷机冷却或制冷机直接冷却;杜瓦(7)采用多层绝热结构;超导线圈(3)通过电流引线与磁体供电电源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9315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