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15781.8 | 申请日: | 200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忠;罗仙平;严群;李健昌;封丹;黄俊文;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B01J20/34;C01C1/16;C01C1/02;C02F1/04;C02F9/10;C02F1/42;C02F1/66 |
代理公司: | 赣州凌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曾 上 |
地址: | 341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工业中各类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及氨的综合回收技术,特别是一种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传统的离子交换法由于对流出液漏穿点无法及时准确判定,导致流出液中氨氮超标,不能循环使用,解吸液中NH4+浓度低再利用价值不高,还需处理氨氮,处理成本较高。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其步骤是:将含氨氮的废水注入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第一根交换柱,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料液从第一根交换柱出口流出,然后流入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第二根交换柱进一步吸附,从第二根交换柱出口流出料液中氨氮浓度小于15mg/L。本发明成本低廉、综合回收氨、能连续达标排放或循环使用废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氨氮 废水 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含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其步骤是:将含氨氮的废水注入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第一根交换柱,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料液从第一根交换柱出口流出,然后流入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第二根交换柱进一步吸附,从第二根交换柱出口流出料液中氨氮浓度小于15mg/L;当第一根交换柱出口流出料液pH值等于7或达到一定体积量时,即判定第一根交换柱已完成吸附,此时停止进入废水,改用去离子水将柱内含氨氮废水顶出进入第二根交换柱,同时将含氨氮的废水从第二根交换柱进口进入,第二根交换柱出口流出的料液进入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第三根交换柱,从第三根交换柱出口流出料液中氨氮浓度小于15mg/L;用去离子水洗涤好的第一根交换柱,用0.8~1.5倍树脂床体积、浓度为3~6mol/L的盐酸进行解析,解析好的第一根交换柱转入备用状态;当第二根交换柱出口流出料液pH值等于7或达到一定体积量时,即判定第二根交换柱已完成吸附,此时停止进入废水,改用去离子水将柱内含氨氮废水顶出进入第三根交换柱,同时将含氨氮的废水从第三根交换柱进口进入,第三根交换柱出口流出的料液进入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第一根交换柱,从第一根交换柱出口流出料液中氨氮浓度小于15mg/L;用去离子水洗涤好的第二根交换柱,用0.8~1.5倍树脂床体积、浓度为3~6mol/L的盐酸进行解析,解析好的第二根交换柱转入备用状态;当第三根交换柱出口流出料液pH值等于7或达到一定体积量时,即判定第三根交换柱已完成吸附,此时停止进入废水,改用去离子水将柱内含氨氮废水顶出进入第一根交换柱,同时将含氨氮的废水从第一根交换柱进口进入,第一根交换柱出口流出的料液进入装填有阳离子交换树脂第二根交换柱,从第二根交换柱出口流出料液中氨氮浓度小于15mg/L;用去离子水洗涤好的第三根交换柱,用0.8~1.5倍树脂床体积、浓度为3~6mol/L的盐酸进行解析,解析好的第三根交换柱转入备用状态,如此交替循环,三交换柱中两两配合使用;若废水中阳离子仅含NH4+,则解析时可获NH4Cl浓度为120~150g/L的纯净溶液,此溶液可直接返回工艺流程中,或将该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可获得精制氯化铵晶体;若废水中除含NH4+外还含有其他阳离子,则可将解析液进行碱化即加入NaOH使溶液pH值达12左右,进行蒸发浓缩,冷凝回收蒸发出的游离氨,同时获得其他阳离子的氯化物晶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11578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污水处理器
- 下一篇: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