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功能性物质泄露的核壳微/纳米球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8674.6 | 申请日: | 200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1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波;王祎龙;赵鹏;郭方方;时东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功能性物质泄露的核壳微/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在原有包裹功能性物质的微/纳米球的表面再包被一层严实致密的二氧化硅壳层,达到封闭和保护功能性物质的目的,防泄露率达98%。且二氧化硅壳层易表面改性引入丰富的化学官能团,方便偶联生物大分子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发明避免环境介质渗入微/纳米球而造成对功能性物质性能的破坏,以及避免与生物活性物质的直接接触;表面光滑、非特异性吸附小;且为微/纳米球表面引入丰富的化学官能团,便于与生物蛋白,核酸分子的交联。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成本低。二氧化硅包覆的核壳微/纳米球性能稳定,保持时间长,可广泛用于生物标记、生物分离、细胞成像和显影,也可用于生物传感器等生化分析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物质 泄露 核壳微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防功能性物质泄露的核壳微/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配制体积比为1∶3~10的去离子水和异丙醇混合溶液50mL,将包裹功能性物质的微/纳米球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2)称取1~10mg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溶解分散0.5~60min;(3)在室温下,将0.01~1.0mL正硅酸乙酯(TEOS)加入到步骤(2)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4)将0.01~1mL氨水加入到步骤(3)所得的体系中,搅拌封闭反应20-28h,得到的产物离心分离、水洗、即得所需产物,所得产物在去离子水、PBS缓冲溶液或乙醇中长期保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19867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剂载体
- 下一篇:用于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省电模式设置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