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混沌理论和DNA剪接模型的图像加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20330.0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9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昌军;张强;魏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任洪成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沌理论和DNA剪接模型的图像加密技术。DNA加密是近年来伴随着DNA计算的研究而出现的密码学新领域,其特点是以DNA为信息载体,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实现工具,挖掘DNA固有的高存储密度和高并行性等优点,实现加密、认证及签名等密码学功能。而混沌系统由于其所具有的宽频谱、类随机性、对结构参数及初始状态的极端敏感性等一系列性质,具有难以重构和预测的特点,是密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结合DNA密码和混沌理论的优点,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与DNA剪接模型的图像分组加密技术。该方法首先设定DNA的编码规则,将秘密图像进行DNA编码及优化,获得DNA明文序列,并生成相应的混沌序列;根据生成的混沌序列及DNA明文序列,基于DNA剪接计算模型,设计DNA序列分组加密算法实现图像的信息加密,有效的提升了图像信息的加密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混沌 理论 dna 剪接 模型 图像 加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混沌理论和DNA剪接模型的图像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图像的DNA编码、用于加密的混沌置换矩阵生成及基于DNA剪接模型的DNA序列加密算法,其主要的加密步骤如下:(1)根据需要进行加密的图像大小,确定所需DNA序列的长度和数量,并将灰度图像转化为二值序列;(2)设定DNA编码规则,并基于该编码规则将图像二值序列编码成DNA明文序列;(3)根据生成的DNA明文序列的长度,设计其序列分割方法,将DNA明文序列分割成DNA明文子序列组;(4)按DNA明文子序列个数及其长度,选择混沌映射算法及参数,生成相应的混沌置换矩阵,其中生成混沌置换矩阵的初始参数作为密钥;(5)基于DNA剪接模型计算方式,设计加密算法,以混沌置换矩阵对DNA明文子序列组进行加密,生成DNA密文子序列组,并将其进行拼接,生成DNA密文序列;(6)将DNA密文序列按相应的编码规则进行解码,获得加密图像,完成隐秘图像的加密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2033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
- 下一篇:一种电力通讯管理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