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235699.9 | 申请日: | 200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4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毛亚;郭炳焜;王兆翔;陈立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60 | 分类号: | H01M4/60;C07F15/02;C07F15/06;C07F1/08;C07F17/02;C07F3/06;H01M4/36;H01M4/1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徐金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其为由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或类金属材料形成的配合物。本发明还提供该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常压和0~25℃温度范围内,将金属材料或类金属材料与有机化合物均匀混合后,加入氧化剂,即得到所需的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或类金属材料的配合物。本发明的这类配位化合物可以直接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也可以1wt%~99wt%的比例与其它储锂材料混合使用。本发明的负极材料无需经过多次循环就能具有很高的储锂容量和良好循环性能,改善电极材料颗粒之间和电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电接触与附着性能,有效抑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减缓电极材料的容量衰减,提高所构成电池的循环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其为由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或类金属材料形成的配合物;所述配合物的配位数为2~8;所述有机化合物为含碳的烯烃、炔烃、含碳的五元环、六元环及其衍生物、含杂原子的五元环、六元环及其衍生物,或者为上述有机化合物掺杂后的产物;所述金属材料为含Na、K、Rb、Cs、Be、Mg、Ca、Sr、Ba、Ra、Al、Ga、In、Ge、Sn、Sc、Ti、V、Cr、Mn、Fe、Co、Ni、Cu、Zn、Y、Zr、Nb、Mo、Ru、Rh、Pd、Ag、Cd、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的化合物;所述类金属材料为B、Si、As、Sb、Te、Po,或者为这些类金属之间形成的团簇,或者这些类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与上述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的化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3569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