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高原地区石基河床受污染水体净化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47554.0 | 申请日: | 200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4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正;王保忠;何平;谢桂林;王寿兵;张继彪;何坚;罗兴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应高原地区石基河床受污染水体净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构筑生态瀑潭和种植水生植物两个部分。在选定河床筑坑,周缘建造石彻堤坝式潭壁,上游潭壁上设一系列成瀑管和一条成泉管。该生态瀑潭上游潭壁最上面为尖形分洪或分石堤坝,其中央为中空的控瀑腔。水流进入成瀑管后,由不同位置的出水孔以瀑布形式注入生态瀑潭。流入成泉管里的水流顺管进入潭底形成喷泉。生态瀑潭底部有一层种植基质,可种植水生植物。在生态瀑潭内也可放养一些水生动物,使其栖息繁殖。整个生态瀑潭形成一个景观优美、平衡而稳态生态系统,从而净化水体。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高原 地区 河床 污染 水体 净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石基河床受污染水体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生态瀑潭,在选定河床筑坑,坑的周缘建造石彻潭壁,形成积水潭;在该积水潭的上游河床底部设一系列成瀑管和成泉管;所谓成瀑管是指让流水形成瀑布的管,所谓成泉管是指让流水形成喷泉的管;该积水潭上游墙体最上面为尖形分洪或分石堤坝,将上游来水以及夹带的固型物体分向两侧;该堤坝中央为中空,形成控瀑腔,对瀑布和喷泉的形成控制作用;所述成瀑管设置于积水潭上游潭壁与控瀑腔之间,由于上、下游流水的落差,流水经过控瀑腔经由成瀑管,形成瀑布,落入积水潭中;所述的成泉管位于控瀑腔与积水潭底部之间,由于上、下游流水的落差,流水经过控瀑腔,经由成泉管,在成泉管出口形成喷泉,进入积水潭;控瀑腔上游腔壁上分布设置瀑腔管,供流水进入控瀑腔中;(2)种植水生植物,在积水潭潭底铺设水生植物种植基质,层厚为20-30cm∶再铺设当地沙质土壤,层厚10-20cm,便于种植水生植物;在潭边浅水处种植挺水植物;在潭水中心水深处种植浮叶或沉水植物;潭内放养水生动物,使其栖息和繁殖,使整个生态瀑潭成为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4755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阀门井
- 下一篇:改性凹凸棒土作为絮凝剂治理藻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