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天航空冷能飞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250585.1 | 申请日: | 2009-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1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林茂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茂森 |
主分类号: | B64G1/00 | 分类号: | B64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航空冷能飞行器是由:隔热壳体、紧急救生伞自动弹射系统、航控动力系统、冷能制水发电装置、中层经济舱、顶层公务舱及自控装置组合构成。该飞行器利用液氮一次性加注在闭路循环中温差、压差交换中永远获得动力、电力、水。解决人类一切困境,交通所耗的巨资,终止对良田和原始生态的破坏。给全球化的世界再插上理想的臂膀,自由地翱翔或居住在在地球与宇宙之中,彻底摆脱地震给人类生命带来的危害。 | ||
搜索关键词: | 航天航空 飞行器 | ||
【主权项】:
本发明航天航空冷能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是由壳体(01)、紧急救生伞自动弹射系统(036)、航控动力系统、冷能制水发电装置(044)、中层经济舱(04)、顶层公务舱(06)及自控装置(020)组合构成。所述的航天航空冷能飞行器的壳体(01)是由:公知的飞机、航天器壳体材料和制造方法制成各种流线型体的壳体。所述的紧急救生伞自动弹射系统(036)是由:安装在壳体(01)顶部周边的多个紧急救生伞舱、舱底弹射器、舱内串联的巨型救生伞组和壳体(01)下方的飞行器的液压起落架(040)构成。所述的航控动力系统、是由:驱动升降系统、环型航行操控遥控装置构成。所述的驱动升降系统是由:伞形吸气叶轮组(08)、两瓣球型中空磁悬浮轴套(011)、(015)、双球式磁悬浮轴(012)、磁悬浮电机(010)和固定支架(09)构成;所述的伞形吸气叶轮组(08)是安装在壳体(01)的上顶部中心位置的,是由伞形中心方型轴孔(012)外围直立连接按需所致四十五度斜角辐射向外与伞形吸气叶轮外环连接叶片、叶片外轮构成的伞形吸气叶轮组(08)。所述的两瓣球型中空磁悬浮轴套(011)、(015),是与两侧的固定支架(09)由螺栓紧固相连的,内装双球式磁悬浮轴(012)、上、下各设轴孔的两瓣球型中空磁悬浮轴套(011)、(015);所述的对合在两瓣球型中空磁悬浮轴套(011)、(015)中的双球式磁悬浮轴(012),是顶端为由螺帽紧(014)固相连的紧固螺纹柱(013),螺纹柱下为方型套轴,在轴中上端和下末端各有一个球型磁悬浮球体,在末端球体底端设方型轴孔(016)的双球式磁悬浮轴(012)。所述的磁悬浮电机(010),是固定在固定支架(09)下方,由顶部的方型轴(017)套插在双球式磁悬浮轴(012)底端的方型轴孔(016)相连、由自控装置控制的所有多个冷能制水发电装置(06)中的蜗牛式磁悬浮七轮发电一体机(117)所发电力供电的磁悬浮电机(010);所述的固定支架(09),是下部固定在弧形高压气舱下部(07),上部与驱动升降系统的两瓣球型中空磁悬浮轴套(011)、(015)和磁悬浮电机(010)由螺栓紧固的支架(09)。所述的环型航行操控遥控装置是由:进风管柱(018)、C型内圆形环管(03)构成;所述的进风管柱(018),上入口为由多个多边形直立斗式进风管围成的环形管口、下出口为向外弯伸出的管出口;其中进风管柱上(018)入口,是与固定在航天航空冷能飞行器底端中心下弧形高 压气舱(07)底部出气孔相连的进风管柱(018)上入风口;其中进风管柱(018)向外弯伸出下出口,是与固定在航天航空冷能飞行器底端中心底部环型航行操控遥控装置的C型内圆形环管(03)侧面入口相连的进风管柱(018)向外弯伸出下出口;在所述的C型内圆形环管(03),是由八段管组合及在C型内圆形环管两端异型操控上下壳体(033)、(034)构成;其中在所述的C型内圆形环管八段管中组合内,每段管中设一个喷气口,在管中还设一条垂直于管内顶部的滑道和另外两条滑道设在管内侧各六十度角处,在管内构成对称的三条滑道(021);在所述的C型内圆形环管(03)底部喷气口穿透底部隔热壳体(01)向下设八个喷气口;其中四个垂直向下的是起降喷气口(05)、四个固定在隔热壳体底部滚动转向外套中的弯管是飞行转向喷气口(04)。在所述的C型内圆形环管(03)中设一根分别固定四组起降滑板(027)、两组飞行转向滑板(028A)、两组飞行转向滑板(028B)的通轴(024);所述的滑板组是由两组为一组的通轴外套上紧固各向上垂直伸出带弹簧的支腿插口(026)与顶部长条弧形带滑槽的滑板(025)两端固定柱套接,两组轴套(023)两侧六十度角各伸出带弹簧的两组支腿插口(026)分别与四个起降滑板(027)、两组飞行滑板(028A)、两组飞行滑板(028B)的各两段四个支柱套插(029)组成;其中所述的滑板底部为弧形两边向下有三角滑槽、其中所述的四个起降滑板(027)是整板密封的滑板;其中所述的两组飞行滑板(028A)是在板的一端设向前蝌蚪形状喷气口的滑板;其中所述的两组飞行滑板(028B)是在板的一端设向后蝌蚪形状喷气口的滑板;其中在所述的C型内圆形环管(03)两端的异型操控上下组合的壳体(033)、(034)内设有与内设弧型齿条(030)、换向电机带驱动齿轮(031)电机(032);其中所述的C型内圆形环管(03)内的弧型通轴(024)两端与一根固定在C型内圆形环管(03)两端相连的异型操控上下壳体(033)、(034)内滑动槽内齿口向上的弧形齿条(030)两端连接,弧形齿条与固定在异型操控上下壳体(033)、(034)内滑动槽上方的换向电机(032)的驱动齿轮齿(031)间滚动吻合。冷能制水发电装置(044)是:气液交换装置(33)、A、B两个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138)、安全阀(37)、多个温差冷凝制水装置(136)、(131)、活塞大口径高速送风泵(150)、活塞注液泵A、B组(121)、(106)、涡旋管式制氮换热 装置、多个活塞增压泵组(100)、(96)、(84)、(74)、(67)、(49)、(40)、液氮气化启动器(155)和自控装置(020)及隔热管路构成;所述的气液交换装置是上由耐高压耐低温材料制成圆柱型上、下带球顶,外作隔热处理的:上部一个交换罐(33)和下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由管路连接构成。其中所述的气液交换装置上部的为:交换罐(33),在交换罐(33)顶部设两个通孔(28)、(32)、底部设三个通孔(18)、(21)、(22);其中交换罐(33)内设:各与顶部、底部通孔穿通的交换盘管(34)的上入口(32)和下出口(21);其中交换罐(33)顶部第一个通孔为高压出口(28),是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的高压入口(29)相连的高压出口(28);其中交换罐(33)顶部的第二个通孔为高压入口32,是内与罐内交换盘管(34)上部的高压气入口,外与由单向阀(35)控制的液氮气化启动器(155)出气口、由电磁阀(152)控制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启动供汽管入口、安全阀(37)控制的管入口、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的出气口31相并连的高压入口32;其中交换罐(33)底部中心的第一个通孔为高压出口(21),是内与交换罐(33)内交换盘管(34)下部的出口相连,交换罐(33)外下部,各由电磁阀(19)、(20)控制分别与底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顶部,内与交替罐(13)、(27)内气液交换盘管(14)、(26)上部入口相连的高压入口21;其中交换罐(33)底部的第二个和第三个通孔均为两个高压入口(18)、(22),是与底部A、B交替液化罐(13)、(27)顶部各由单向阀(17)、(23)控制的高压出口相连的两个高压入口(18)、(22);其中交换罐(33)内的交换盘管(34)是由耐高压管材制成由大至小多层套连接的交换盘管(34);其中交换罐(33)内的交换盘管(34)上入口穿经交换罐(33)顶部与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由单向阀(35)控制的液氮气化启动器(155)出气口、由电磁阀(152)控制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启动供汽管入口、安全阀(37)控制的管入口相并连的上入口;其中交换罐(33)内的交换盘管(34)下出口穿经交换罐(33)体底部各由电磁阀(17)、(23)控制分别与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顶部高压其入口(16)、(24)相连的下出口。其中所述的气液交换装置下部为: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在A、B 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顶部各设三个通孔、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底外侧各设两各通孔、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底部中心各设一个通孔,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内设气液交换盘管(14)、(26);其中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顶部中心的通孔为高压出口(16)、(24),是各由单向阀(17)、(23)控制的与顶部的交换罐(33)底部的高压其入口(18)、(22)相连的高压出口(16)、(24);其中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顶部的第二个通孔为高压入口,是各由电磁阀(19)、(20)控制的与顶部的交换罐(33)底部的中心的高压出口(21)相连的高压入口;其中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顶部的第三个通孔为出气口,是个各由电磁阀(15)、(25)控制与安全阀(37)的高压出口、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中第一个特大口径涡旋管底部的低温低压氮气出口(57)、特大口径活塞增压泵(49)底部低压氮气总入口(61)并连的出气口;其中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底外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通孔为低压液氮出口(7)、(4)和入口(6)、(9),是内与气液交换盘管(14)、(26)内下部的低压液氮出口相连,在交替罐(13)、(27)底外侧是各由单向阀(8)、(5)控制经与相对的交替罐(13)、(27)内下侧相通的低压液氮出口(7)、(4)和入口(6)、(9);其中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底部的第三个通孔为排液注液并连的出入口(12)、(2),是由截止阀(10)、(3)控制的注液入口、排污阀(11)、(3)控制的排液出口、各由单向阀(153)、(154)控制与活塞注液泵B组(106)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112)、由单向阀(116)与活塞注液泵A组(121)底部低压液氮总入口(117)相并连的排液、注液并连的出入口(12)、(1)和一端与出入口(12)、(2)相连,另一端由单向阀(158)、(159)控制并连后,与活塞注液泵A组底部的低压液氮总入口(123)、由电磁阀控制的(119)活塞注液泵B组底部的高压液氮总出口(112)相并连的液氮出口。在A交替液化罐(13)底部的排液、高压注液并连的出入口(12)与单向阀(158)之间的管段中并连着:由电磁阀(157)控制液氮气化启动器(155)的液氮入口和由电磁阀(158)控制的其中并连着由单向阀(119)控制的活塞注液泵B组(106)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112)的活塞注液泵A组(121)底部低压液氮总入口(123);其中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内的气液交换盘管(14)、(26),是由耐低温、耐高压管材制成由大至小多层套连接的气液交换盘管(14)、(26);其中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内的气液交换盘管(14)、(26)上入口, 是经罐体(13)、(27)顶部与顶部的交换罐(33)底部的分别由单向阀(19)、(20)控制的高压出口(21)相连的上入口;其中在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内的气液交换盘管(14)、(26)下低压液氮出口(7)、(4),是穿经罐体(13)、(27)侧底的外部分别由单向阀(8)、(5)控制与相对的交替液化罐(13)、(27)内下部相通的下低压液氮出口(7)、(4)。所述的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是由:蜗牛式气轮机的高压入口(29)、高压出口(31)和磁悬浮发电机构成;其中所述的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的高压入口(29),是与交换罐(33)顶部的高压出口(28)相连的高压入口(29);其中所述的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的高压出口(31),是与由单向阀(35)控制的液氮气化启动器(155)出气口、由电磁阀(152)控制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启动供汽管入口、安全阀(37)控制的管入口并连交换罐(33)内热交换盘管(34)上部高压入口相并连的高压出口(31)。所述的液氮气化启动器(155),是作隔热处理的,出口端为单向阀(35)控制、入口端为电磁阀(157)控制,中间是由耐低温耐高压的钢材制成带鱼鳞片的管段(155);其中所述的液氮气化启动器(155)入口端由电磁阀(157)控制的低压低温液氮入口,是和由电磁阀(156)控制的活塞注液泵A组(121)底部低压液氮总入口(119)并连后连接在A交替液化罐(13)底部的排液、高压注液并连的出入口(12)与单向阀(158)相连的管段中;其中所述的液氮气化启动器(155)出口端由单向阀(35)控制的高压常温氮气出口,是与交换罐(33)顶部的高压气出口(32)、由电磁阀(152)控制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启动供汽管入口、安全阀(37)的入口、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的高压出口(31)并连的高压气出口。所述的安全阀(37)的高压入口是与由单向阀(35)控制的液氮气化启动器(155)出口、交换罐(33)顶部的高压气出口(32)、由电磁阀(152)控制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启动供汽管入口、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A(30)的高压出口(31)并连的安全阀(37)高压入口;所述的安全阀(37)的高压出口是与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27)顶部各由电磁阀(15)、(25)控制的出气口,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中第一个特大口径涡旋管底部的低温低压氮气出口(57)、特大口径活塞增压泵(49)底部低压氮气总入口(61)并连的高压出口;所述的活塞多种泵组是由:作隔热处理的泵体((A08))和泵体内设的活塞组 (A012)等构成。其中所述的泵体((A08)),是由A、B、C、D、E、F多个由耐高压耐低温材料制成的圆柱型泵体((A08))上共分四个通孔,其中:顶部高压腔通孔(A05)、中上部虹吸腔通孔(A014)、中下部串气腔通孔(A016)、底部压注通孔(A020);在所述的泵体内中下部隔板(A011)的中心设通轴孔,隔板(A011)下表面的周边设通气凹槽,在通气凹槽处的圆柱型泵体((A08))处设对称向外的两个窜气腔通孔(A016),在窜气腔通孔(A016)两端出口处各由一根高压管(A022)与各泵((A08))的每一个通孔(A016)串连成一体互相通气的窜气通口(A016);所述的设在泵体((A08))内的活塞组(A012)是由一个一端带紧固螺纹的活塞柱(A012)一端活塞(A07)和一个带罗纹口的活塞(A018)构成的活塞组;其中是将一端带螺纹的活塞柱(A012)由上至下穿插过泵体内的隔板(A011)中心通轴孔,与底部带罗纹口的活塞(A018),螺旋组装成活塞组(A012)后在组装泵体两端带通孔封头;使泵体((A08))内由上至下分割形成,可不断变化容积的高压腔((A06))、虹吸腔((A09))、窜气腔(A015)和压注腔((A017));其中活塞多种泵组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通孔(A05)是并连的高压出口和高压入口,是由电磁阀控制((A03))的高压出口和由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入口构成;其中活塞多种泵组泵体中上部的虹吸腔通孔(A014)是并连的高压出口和高压入口,是由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出口和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入口构成;其中活塞多种泵组体底部的压注腔通孔(A020)是并连的高压出口和低压入口,是由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出口和由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入口构成。所述的温差冷凝制水装置是由:多个隔热壳体(136)、(131)及隔热壳体(136)、(131)内的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133)、(132)、盘管式热风喷口(135)、(137)、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等构成;所述的多个隔热壳体(136)、(131)是由隔热材料制成的两个圆管状上下带球形封顶的罐体;其中每个隔热壳体(136)、(131)上端各设两个通孔,壳体下端各设四个通孔;其中每个隔热壳体(136)、(131)上端各设的第一个通孔,是设在壳体外顶部由电磁阀(129)、1(127)控制的进汽口;其中每个隔热壳体(136)、(131)上端各设的第二个通孔,是内与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133)、(132)的上入口相连,穿过该通孔外与由单向阀(118)、(126)控制的管端分别与活塞注液泵A组(121)底部各个高压液氮出口(124B)、(125)、相连的通孔。 其中每个隔热壳体(136)、(131)下端第一个通孔为热风入口,是内与设在隔热壳体(136)、(131)内的盘管式热风喷口(135)、(137)的下入口端相连穿过通孔外与由电磁阀(139)、(144)控制热风入口并连后的总热风入口与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中的隔热换热风柜(116)顶部的热风出口(114)相连的热风入口;其中每个隔热壳体(136)、(131)下端第二个通孔为冷风出口,是设在壳体外下部由电磁阀(142)、(147)控制冷风出口并连后的冷风出口经管路与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底部的低压风总入口(153)相连的冷风出口;其中每个隔热壳体(136)、(131)下端第三个通孔,是内各由单向阀(140)、(146)控制的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133)、(132)的下出口穿经该通孔,并连后的总高压氮气出口与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B(138)的高压氮气入口、由电磁阀(152)控制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启动供汽管入口相并连的通孔;其中每个隔热壳体(136)、(131)下端中心的第四个通孔是设在壳体外下部由电磁阀(142)、(145)控制冷凝水出口。其中所述设在每个隔热壳体(136)、(131)内的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133)、(132)是由耐低温耐高压的钢材制成带鱼鳞片的管段串连组成;其中在每个隔热壳体(136)、(131)内的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133)、(132)顶部的高压液氮入口,是经隔热壳体(136)、(131)顶部通孔各由单向阀(128)、(130)控制与活塞注液泵A组(121)底部A、B、C、D多个泵体各由单向阀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124B)、(125)分别相连的高压液氮入口;其中在每个隔热壳体(136)、(131)内的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133)、(132)底部的高压氮气出口,是经隔热壳体(136)、(131)底部通孔由单向阀(140)、(146)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后的总管与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B(138)的高压氮气入口、由电磁阀(152)控制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启动供汽管入口相并连的高压氮气出口。其中所述设在多个隔热壳体(136)、(131)内的盘管式热风喷口(135)、(137),是由管材制成的螺旋盘管;其中在每个隔热壳体(136)、(131)内的盘管内侧均设多个直对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的各种角度的热风喷出孔(134)。其中所述的集水箱(148)是设在隔热壳体下部的冷凝水聚集箱。其中所述的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是活塞式多种泵组中的一种: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 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149),是连接在所有活塞泵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启始端的高压氮气总出口(149);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泵体(A08)顶部高压腔(A06)的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入口(151),是并连在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B(138)高压氮气出口和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中第一个特大口径涡旋管的高压氮气入口(47)之间的高压氮气总入口(151);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风出口并连成底部的高压风总出口(154),是经管路与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中的隔热换热风柜(116)底部高压冷入风口(118)相连的高压总出风口(154);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风入口并连成底部的低压风总入口(153),是与温差冷凝制水装置中的多个隔热壳体(136)、(131)底部相连各由电磁阀(142)、(147)控制的低压风出口并连后的低压风总出口管相连的低压风总入口(153)。所述的活塞注液泵A组(121)是活塞式多种泵组中的一种:其中活塞注液泵A组(121)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出口(120),是并连在所有活塞泵顶部高压氮气并连总出口(88)上的高压氮气总出口(120);其中活塞注液泵A组(121)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122),是并连在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B(138)高压氮气出口和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中第一个特大口径涡旋管的高压氮气入口(47)之间的高压氮气总入口(122);其中活塞注液泵A组(121)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构成底部多个高压液氮多个出口(124)B、(125),是与多个温差冷凝制水装置中的多组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133)、(131)等顶部由单向阀(128)、(130)控制的高压液氮入口相连的多个高压液氮出口(124B)、(125);其中活塞注液泵A组(121)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液氮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液氮总入口是与由单向阀(119)控制的活塞注液泵B组(106)底部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123),与液氮气化启动器 (155)入口端由电磁阀(157)控制的低压低温液氮入口、并连在A交替液化罐底部的排液(11)、高压注液(10)并连的出入口(12)与单向阀(158)相连的管段中的低压液氮总入口(123)。所述的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B(138),是由在蜗牛式汽轮机的壳体内设的多个磁悬浮发电盒及壳体外设的高压氮气入口和高压氮气出口构成的;所述的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B(138)的高压氮气入口,是与多个温差冷凝制水装置中的多组管式温差冷凝制水器(133)、(132)隔热壳体(136)、(131)底部由单向阀(140)、(146)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后的高压氮气总出口、由电磁阀(152)控制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启动供汽管入口相并连的高压氮气入口;所述的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B(138)的高压氮气出口,是与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入口、活塞注液泵A组(121)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入口、多个多种口径活塞增压泵组顶部和一个活塞注液泵B组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入口(88)和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的第一个特大口径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氮气入口(47)相连的高压氮气出口。所述的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是由:隔热换热风柜(116)和设在隔热风柜内的螺旋换热盘管组(115)和多个涡旋管组成的涡旋管组、活塞液氮泵B组(106)和多个活塞增压泵组(100)、(96)、(84)、(74)、(67)、(53)、(49)、(40)构成。所述的隔热换热风柜(116)是由:隔热材料制成顶部设一个通孔(114)、侧面设多个通孔(55)、(56)、(70)、(78)、(92)、(98)、在底部设一个通孔(118)的柜体;其中隔热换热风柜(116)外顶部设的通孔是热风出口(114),是经管路与温差冷凝制水装置多个隔热壳体(136)、(131)外底部设的由电磁阀(139)、(144)控制的热风入口并连的热风总入口相连的热风出口(114);其中隔热换热风柜(116)外底部设的通孔是冷风入口(118),是与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底部的总高压冷风出口(154)相连的冷风入口(118);其中与隔热换热风柜(116)侧面多个通孔(55)、(56)、(70)、(78)、(92)、(98),是隔热换热风柜(116)内设的螺旋换热盘管组(115)由上至下多个热气管入口经隔热风柜(116)侧面多个通孔与所有涡旋管上端热氮气出口相连的通孔(55)、(56)、(70)、(78)、(92)、(98);其中穿经隔热换热风柜(116)侧底部通孔的是低压常温氮气总出口(98),是穿过隔热风柜(116)壳体与活塞增压泵组(100)底部的低压氮气入口(110)相连的低压常温氮气总出口(98)。所述的设在隔热换热风柜(116)内的螺旋换热盘管组(115)是由多个带散热片的 螺旋盘管由上至下组合构成;其中第一个螺旋盘管热氮气入口(55),是与第一个特大口径和第二个大口径涡旋管上端的热氮气出口(42)、(38)并连的热氮气入口(55);其中第二个螺旋盘管热氮气入口(56),是与第三个大口径和第四个大口径涡旋管上端的热氮气出口(58)、(51)相连的热氮气入口(56);其中第三个螺旋盘管热氮气入口(70),是与第五个中口径涡旋管上端的热氮气出口(72)相连的热氮气入口(70);其中第四个螺旋盘管热氮气入口(78),是与第六个涡旋管上端的热氮气出口(86)相连的热氮气入口(78);其中第五个螺旋盘管热氮气入口(92),是与第七个涡旋管上端的热氮气出口(94)相连的热氮气入口(92)。其中第六个是螺旋盘管常温氮气出口(98),是与大口径活塞增压泵(100)底部的常温氮气总入口(110)相连的常温氮气出口(98)。所述的涡旋管组是由:耐低温、耐高压材料制成的管状壳体在壳体外做隔热处理的,中端为高压氮气入口、上端为热氮气出口的、下端为低压低温氮气出口;其中第一个特大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氮气入口(47),是与大口径高速活塞送风泵组(150)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入口(151)、活塞注液泵A组(121)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入口(122)、多个多种口径活塞增压泵组顶部和一个活塞注液泵B组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入口(88)和蜗牛式磁悬浮气轮发电一体机B(138)的高压氮气出口相连的高压氮气入口(47);其上端的热氮气出口(42),是与第二个大口径涡旋管上端的热氮气出口38并连后与隔热换热风柜(116)内的第一个螺旋盘管热氮气入口(55)相连的热氮气出口(42);其下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57),是与安全阀(37)出口、各由电磁阀(129)、(127)控制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6)、(131)顶部的出气口,并连后与特大口径活塞增压泵组(49)底部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61)相连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57)。其中第二个大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氮气入口(44),是与(100)、(40)两组大口径活塞增压泵组底部的总高压氮气出口(109)并连后的总高压出口相连的高压氮气入口(44);其上端的热氮气出口(38),是与第一个特大口径涡旋管上端的热氮气出口(42)并连后与隔热换热风柜(116)内的第一个螺旋盘管热氮气入口(55)相连的热氮气出口(38); 其下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43),是与大口径活塞增压泵组(53)底部的低温低压氮气总入口(64)相连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43)。其中第三个大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氮气入口(69),是与特大口径活塞增压泵组(49)底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60)相连的高压氮气入口(69);其上端的热氮气出口(58),是与第四个大口径涡旋管上端的热氮气出口(51)并连后与隔热换热风柜(116)内的螺旋盘管第二个热风入口(56)相连的热氮气出口(58);其下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71),是与高速活塞增压泵组(74)底部的低温低压氮气总入口(82)相连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71)。其中第四个大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氮气入口(62)是与大口径活塞增压泵组(53)底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63)相连的高压氮气入口(62);其上端的热氮气出口(51),是与第三个大口径涡旋管上端(58)的热氮气出口并连后与隔热换热风柜(116)内的第二个螺旋盘管热氮气入口(56)相连的热氮气出口(51);其下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65),是与高速活塞增压泵组(67)底部的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77相连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65)。其中第五个中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氮气入口(80),是与(74)、(67)两个高速活塞增压泵组底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81)、(76)并连的高压氮气入口(80);其上端的热氮气出口(72),是与隔热换热风柜(116)内的螺旋盘管第三个热氮气入口(70)相连的热氮气出口(72);其下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79),是与高速活塞增压泵组(84)的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91)相连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79)。其中第六个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氮气入口(89),是与高速活塞增压泵组(84)底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90)相连的高压氮气入口(89);其上端的热氮气出口(86),是与隔热换热风柜(116)内的螺旋盘第四个热氮气入口(78)相连的热氮气出口(86);其下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93),是与活塞增压泵组(96)底部的低压低温总入口(104)相连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93)。其中第七个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氮气入口(102),是与活塞增压泵组(96)底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103)相连的高压氮气入口(102);其上端的热氮气出口(94),是与隔热换热风柜(116)内的螺旋盘管第五个热氮气入口(92)相连的热氮气出口(94); 其下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111),是与活塞注液泵A组(106)底部的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113)相连的低压低温氮其出口(111)。所述的活塞注液泵B组(106)是活塞式多种泵组中的一种:其中活塞注液泵B组(106)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105),是连接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上的高压氮气总出口(105);其中活塞注液泵B组(106)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107),是连接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上(87)的高压氮气入口(107);其中活塞注液泵B组(106)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112),是与由单向阀(119)控制的活塞注液泵A组(121)底部的低压液氮总入口(123)、液氮气化启动器(155)入口端由电磁阀(157)控制的低压低温液氮入口、并连在A交替液化罐底部的排液(11)、高压注液(10)并连的出入口(12)与单向阀(158)相连的管段中的高压液氮总出口(112);其中活塞注液泵B组(106)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113),是与第七个涡旋管末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111)相连的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113)。所述的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100)是活塞式多种泵中的多个活塞增压泵组的一个;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100)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99),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上的高压氮气总出口(99);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100)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101),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87)上的高压氮气总入口(101);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100)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109),是与活塞增 压泵组(40)底部的高压氮气出口(45)并连后与第二个大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液氮入口(44)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109);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100)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110),是与涡旋管式制氮换热装置的换热风柜(116)第六个低压低温氮气出口(98)相连的低压氮气总入口(110)。所述的活塞增压泵组(96)是活塞式多种泵中的多个活塞增压泵组的一个;其中活塞增压泵组(96)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95),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上的高压氮气总出口(95);其中活塞增压泵组(96)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97),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87)上的高压氮气总入口(97);其中活塞增压泵组(96)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103),是与第七个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液氮入口(102)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103);其中活塞增压泵组(96)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104),是与第六个涡旋管底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93)相连的低压氮气总入口(104)。所述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84)是活塞式多种泵中的多个活塞增压泵组的一个;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84)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83),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上的高压氮气总出口(83);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84)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85),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87)上的高压氮气总入口(85);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84)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90),是与第六个涡旋管中 端的高压液氮入口(89)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90);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84)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91),是第五个低压低温氮气出口(79)相连的低压氮气总入口(91)。所述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74)是活塞式多种泵中的多个活塞增压泵组的一个;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74)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73),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上的高压氮气总出口(73);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74)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75),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87)上的高压氮气总入口(75);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74)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81),是与高速活塞增压泵组(67)底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76)并连后与第五个中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液氮入口(80)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81);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74)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82),是与第三个大口径涡旋管底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71)相连的低压氮气总入口(82)。所述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67)是活塞式多种泵中的多个活塞增压泵组的一个;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67)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66),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上的高压氮气总出口(66);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67)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68),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87)上的高压氮气总入口(68);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67)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76),是与高速活塞增压泵组(74)底部的高压氮气出口(81)并连后与第五个中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液氮入口 (79)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76);其中高速活塞增压泵组(67)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77),是与第四个大口径涡旋管底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65)相连的低压氮气总入口(77)。所述的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53)是活塞式多种泵中的多个活塞增压泵组的一个;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53)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52),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上的高压氮气总出口(52);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53)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54),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87)上的高压氮气总入口(54);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53)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63),是与第四个大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液氮入口(65)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63);其中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53)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64),是与第二个大口径涡旋管底端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43)相连的低压氮气总入口(64)。所述的特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49)是活塞式多种泵中的多个活塞增压泵组的一个;其中特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49)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50),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出口(88)上与末端的活塞增压泵组(40)底部的低压氮气入口(46)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50);其中特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49)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48),是并连在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87)上的高压氮气入口(48);其中特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49)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 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60),是与第三个大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液氮入口(69)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60);其中特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49)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61),是与安全阀(37)出口、各由电磁阀(129)、(127)控制A、B两个交替液化罐(136)、(131)顶部的出气口并连后与第一个特大口径涡旋管底部的低压低温氮气出口(57)相连的低压氮气总入口(61)。所述的活塞增压泵组(40)是活塞式多种泵中的多个活塞增压泵组的一个;其中活塞增压泵组(40)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3)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0)控制的高压氮气出口并连成顶部的高压氮气总出口(39),是与高压氮气总出口(88)末端对节后,与活塞增压泵组(40)底部的低压氮气入口(46)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39);其中活塞增压泵组(40)泵体(A08)顶部的高压腔(A06)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4)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和其泵体(A08)中上部的虹吸腔(A09)通孔由多个电磁阀(A013)控制的高压氮气入口并连成顶部高压氮气总入口(42),是与所有活塞顶部高压氮气并连的总入口(87)末端相连的高压氮气入口(42);其中活塞增压泵组(40)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19)控制的高压液氮出口并连成底部高压液氮总出口(45),是与大口径高速活塞增压泵组(100)底部的高压氮气出口(109)并连后与第二个大口径涡旋管中端的高压液氮入口(44)相连的高压氮气总出口(45);其中活塞增压泵组(40)泵体(A08)底部的压注腔(A017)通孔由多个单向阀(A021)控制的低压低温氮气入口并连成底部低压低温氮气总入口(46),是与对接相连的低压低温氮气总出口(88)末端、活塞增压泵组(40)泵体顶部的高压低温氮气出口(39)相连的低压氮气总入口(46)。所述的中层经济舱是由:环型舱室(04)、舱室隔热壳体周边的窗口(03)、舱内座椅(038)、楼梯(037)等构成;所述的顶层公务舱是由:环型舱室(06)、舱室隔热壳体周边的窗口(035)、舱内躺椅(019)、楼梯(037)等构成;所述的自控装置(020)是由导线与紧急救生伞自动弹射系统(036)、航控动力系统、冷能制水发电装置(044)、中层经济舱(04)、顶层公务舱(06)所有电路、电器相连的自控装置(0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茂森,未经林茂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5058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水硫酸钙生物医用材料的烧结方法
- 下一篇:三轮车转向讯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