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热稳定性和低电阻率Cu(C)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312326.7 | 申请日: | 200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娜;聂利飞;董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花向阳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高热稳定性和低电阻率Cu(C)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领域。该制备方法利用混合焓和原子尺寸作为添加元素判据,辅助以相图,选择C为掺杂元素;并以固溶体模型为理论依据,于Si基体上溅射Cu(4at%C)薄膜。薄膜制备工艺步骤是:基片清洗、设备抽取真空、溅射过程。其中溅射功率为340W,溅射时间为20min,氩气流量为220sccm,工作气压为0.6Pa,得到250nm厚的Cu(C)薄膜。由于Cu膜中元素C的适量加入,以及形成的自钝化非晶层,可以有效的阻挡Cu-Si之间的扩散,薄膜真空退火后可以得到低电阻率的Cu薄膜,C的加入提高了Cu膜的热稳定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高热 稳定性 电阻率 cu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热稳定性和低电阻率Cu(C)薄膜的制备方法,它主要包括C元素掺杂的成分设计、Si基体样品清洗、设备抽真空和溅射过程;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的制备应分步进行,工艺步骤是:第一步:利用混合焓和原子尺寸作为添加元素判据,辅助以相图,选择C为掺杂元素,以非晶合金中的团簇模型,确定C在Cu中的理想固溶度为4.2at%;第二步,磁控溅射薄膜制备的Si基片清洗将(100)取向的单晶硅片先经过丙酮、酒精和去离子水超声波清洗,然后放入5%的HF中浸泡2~3分钟,采用N2吹干后放入真空室;第三步,磁控溅射设备抽取真空样品放入真空室后,设备机械泵粗抽真空至5Pa以下,然后采用分子泵进行精抽真空,真空度抽至2×10-3Pa;第四步,溅射过程溅射所用靶材为Cu(C)复合靶材,其中C的含量为4.6at%~8.8at%,真空度达到2×10-3Pa后,充入氩气至气压2Pa,调节到所需溅射功率为340w,让靶材起辉,然后调节氩气流量到220sccm,工作气压调制0.6pa,其中靶基距为~20cm,溅射时基片为室温,溅射时间为20min,溅射完毕后,设备冷却30min后,取出Cu(C)薄膜样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31232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