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三维可控介电泳的低维纳米结构材料组装芯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040597.7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02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易红;朱晓璐;倪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11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基于三维可控介电泳的低维纳米结构材料组装芯片,其上下基板分别具有微电极阵列层(13)和光电导层(32)。光电导层(32)被缩微光图案照射后产生的光电导效应能够产生实时重构的虚拟电极阵列;芯片上基板的微电极阵列(13)包含多组并行排列的微电极,并以螺旋展开的方式延伸至外围于引脚(11)相连接。通过对光图案阵列的形状控制和对每根微电极的信号通断控制进而构建出所需要的空间非均匀电场,实现对单个低维纳米结构材料进行三维可控的组装和并行操纵等功能。这种低维纳米材料组装方法在太阳能能量转换器、热电冷却、垂直场效应管等应用领域都有可观的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维 可控 电泳 纳米 结构 材料 组装 芯片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三维可控介电泳的低维纳米结构材料组装芯片,其特征在于,该组装芯片主要包括上基板(1)、下基板(3)以及位于上基板(1)、下基板(3)之间绝缘间隔层(2)形成微流体腔(4);在上基板(1)中,上部透明基底(15)的下表面外侧设有引脚阵列(11),下表面内侧设有微电极阵列(13)、引线(12);在下基板(3)中,下部透明基底(34)上设有透明导电层(33),透明导电层(33)上设有光电导层(32),光电导层(32)上设有绝缘层(3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04059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