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式水平采油井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3171.9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6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侯福祥;李青松;刘继亮;王雪;吴千里;纪友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整体式水平采油井口装置,应用于海洋平台采油。在井口本体内有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在上腔体和中腔体的下端分别有一个圆锥面台肩。在上腔体内有油管悬挂器。油管悬挂器下端有连接螺纹,用于连接油管。油管悬挂器有出油通道。在井口本体外壁上固定有气液动安全阀和节流阀。异径法兰、清腊阀门和采油树帽在井口本体的上端。在井口本体的中腔体内有完井套管悬挂器和中间套管悬挂器。在井口本体的下腔体内有WD套管悬挂器。效果是:一体三挂的整体悬挂结构,降低了井口的高度,简化了安装程序。后续修井作业不用移开采油树及相关连接管线,简化修井操作,节省拆装时间,简化后期的修井操作。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水平 采油 井口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整体式水平采油井口装置,由井口本体(1)、油管悬挂器(2)、气液动安全阀(3)、节流阀(4)、平板阀(5)、WD套管悬挂器卡瓦壳体(8)、反卡瓦(9)、正卡瓦(10)、密封挡板(11)、双C形密封圈(12)、BT密封圈(13)、丝堵(14)、中间套管悬挂器(15)、完井套管悬挂器(19)、钢圈(23)、异径法兰(24)、清腊阀门(25)、采油树帽(26)组成,其特征是:井口本体(1)为圆柱筒形,在井口本体(1)内有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和中腔体为圆柱形腔体,在上腔体和中腔体的下端分别有一个圆锥面台肩,在上腔体内有一个油管悬挂器(2),油管悬挂器(2)下端有圆锥面,油管悬挂器(2)下端的圆锥面座在上腔体的圆锥面台肩上,油管悬挂器(2)有两个轴向通孔,一个轴向通孔用于穿越井下安全阀控制电缆,油管悬挂器(2)的另一个通孔是油管连接孔,油管连接孔下端有连接螺纹,通过连接螺纹能与油管(6)连接,油管悬挂器(2)有径向孔,径向孔是出油通道,径向孔与井口本体(1)壁上的径向孔相对并连通,在井口本体(1)外壁上固定有气液动安全阀(3),气液动安全阀(3)与井口本体(1)的径向孔连通,在气液动安全阀(3)的另一端固定有节流阀(4),在油管悬挂器(2)的上端面有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起有中心孔,油管悬挂器(2)上端面圆柱形凸起的中心孔与油管连接孔连通,油管悬挂器(2)的圆柱形凸起与异径法兰(24)连接,异径法兰(24)通过螺栓连接在井口本体(1)的上端,在异径法兰(24)的上部固定有清腊阀门(25)和采油树帽(26),在井口本体(1)的中腔体内有完井套管悬挂器(19)和中间套管悬挂器(15),完井套管悬挂器(19)压在中间套管悬挂器(15)上部,中间套管悬挂器(15)下端有圆锥面,中间套管悬挂器(15)下端的圆锥面座在井口本体(1)中腔体的圆锥面台肩上,在中间套管悬挂器(15)上端环形凸台上有横向通孔(17),用于连通中间套管环空与侧出口,完井套管悬挂器(19)有中心孔,中心孔是完井套管的连接孔,完井套管连接孔下端有连接螺纹,中间套管悬挂器(15)有中心孔,中心孔是中间套管的连接孔,中间套管连接孔下端有连接螺纹,在中间套管悬挂器(15)与井口本体(1)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有第一V形金属密封(16);完井套管悬挂器(19)与井口本体(1)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有第二V形金属密封(18),在井口本体(1)的下腔体内能插入表层套管,在井口本体(1)下腔体内壁与表层套管之间有环形空间,在环形空间内有双C形密封圈(12)和圆环形密封挡板(11),在密封挡板(11)的下端并通过井口本体(1)下端法兰固定有WD套管悬挂器卡瓦壳体(8),在WD套管悬挂器卡瓦壳体(8)内有反卡瓦(9)和正卡瓦(10),在井口本体(1)壁上有六个与外界联通孔,上部两个孔的位置在油管悬挂器(2)下端面到完井套管悬挂器(19)上端面之间;中部两个孔的位置与中间套管悬挂器(15)上端的通孔(17)相对;下部两个孔的位置在中间套管悬挂器(15)的下端面与表层套管顶端之间,在上部两个孔、中部两个孔和下部两个孔中分别有一个孔连接平板阀(5),另一个孔采用丝堵(14)封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17317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黑色透紫外线石英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羟基紫色石英管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