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微孔汽车缓冲块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0725.2 | 申请日: | 2010-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8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孙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K13/02;C08K3/40;C08K5/42;C08G18/48;C08J9/12;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张家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制品动态疲劳形变率及综合力学性能的聚氨酯微孔汽车缓冲块的制造方法。其优点是:通过采用新型低不饱和度高分子量(3000-6000)的聚醚多元醇,并在聚醚多元醇中引入3%-5%纳米玻璃微粉来提高产品的动态耐疲劳和综合力学性能;即通过采用高分子量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改善了制品的弹性,并提高了制品的动态耐疲劳性能,通过引入纳米玻璃微粉增加制品的强度等综合力学性能,以解决聚氨酯发泡弹性体综合力学性能、动态疲劳形变率差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微孔 汽车 缓冲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聚氨酯微孔汽车缓冲块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预聚体的制备:采用低不饱和度高分子量(3000-6000)的聚醚多元醇、占总重量3%-5%的纳米玻璃微粉、占总重量3%的酯类有机磺酸盐、催化剂和助剂按比例放入反应釜中,快速升温到80-90℃,并在80-90℃和氮气保护下加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2-4小时获得预聚体,该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NCO)含量≤9%;2)快速混合:将预聚体与扩链剂组分按100∶6-15的比例在10秒内快充分混合;3)浇注:将上述快速混合好了的物料注入温度为80-95℃的模具中;4)预熟化与脱模:将浇注好了的物料连同模具一起放入90℃烘箱中预熟化3-5小时,然后脱模;5)后熟化:脱模后的制品于100-110℃后熟化12-15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4072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