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用户通过家庭基站接入核心网的认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0471.7 | 申请日: | 201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7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宇;赖成喆;李晖;曹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用户通过家庭基站接入核心网的认证方法,主要弥补3GPP标准中,没有给出完整的移动用户接入核心网认证方法缺陷。在不改变3GPP标准中的网络设备的条件下,对现有基于认证和密钥分配协议EAP-AKA和密钥交换协议IKEv2进行改进。其认证步骤是:(1)家庭基站和安全网关建立安全信道IPsec;(2)移动用户进行接入认证,并为步骤(3)预先生成重要认证参数MK;(3)移动用户和核心网利用步骤(1)建立的IPsec以及步骤(2)预先生成的MK进行双向认证。本发明与传统的使用EAP-AKA和IKEv2的认证方法相比,在不降低安全性的条件下优化了认证步骤,减少了认证开销,具有安全、快速的优点,适用于移动用户需要通过家庭基站接入核心网的场景。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用户 通过 家庭 基站 接入 核心 认证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移动用户通过家庭基站接入核心网的认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认证与密钥分配协议EAP-AKA/SIM以及密钥交换协议IKEv2,对家庭基站与安全网关进行双向认证,并在家庭基站与安全网关之间建立一条安全信道IPsec;(2)移动用户通过AAA服务器进行如下接入认证:2.1)移动用户将自己的移动用户身份发送给AAA服务器,AAA服务器通过获得的移动用户身份从HSS服务器获取认证向量:挑战随机数RAND、认证令牌AUTN、认证挑战SRES、加密密钥CK和完整性密钥IK;2.2)AAA服务器计算主密钥:MK=prf(Identity|IK|CK)),并使用主密钥MK生成主会话密钥MSK,其中|表示比特串的链接,prf是伪随机函数,Identity是移动用户身份,AAA服务器保存主密钥MK,建立与该主密钥对应的移动用户身份列表;2.3)AAA服务器计算消息认证码MACserver,将步骤2.1)得到的挑战随机数RAND,认证令牌AUTN以及MACserver通过EAP-Request/AKA-Challenge消息发送给移动用户;2.4)移动用户使用步骤2.2)的方法分别计算主密钥MK和主会话密钥MSK,并将这两个密钥存储后,计算认证响应XRES和消息认证码MACuser;2.5)移动用户验证从步骤接2.3)收到的消息认证码MACserver和挑战随机数RAND,验证通过后,将步骤2.4)中得到的认证响应XRES和消息认证码MACuser,通过EAP-Response/AKA-Challenge消息发送给AAA服务器;2.6)AAA服务器验证接收到的认证响应XRES和消息认证码MACuser,如果验证通过,则在移动用户和家庭基站之间使用主会话密钥MSK进行安全通信;(3)移动用户通过家庭基站和核心网之间进行如下双向认证:3.1)移动用户和安全网关直接利用步骤(1)中建立的安全信道IPsec进行安全通信;3.2)移动用户用步骤2.4)中存储的主密钥MK计算移动用户认证负载AUTHi,并将把IP地址请求消息CP-Request、移动用户身份ID和移动用户认证负载AUTHi发送给安全网关;3.3)安全网关接到移动用户发送的消息后,将移动用户身份ID转发给AAA服务器,AAA服务器搜索步骤2.2)中建立的移动用户身份列表,找到移动用户身份ID所对应的主密钥MK,并把主密钥MK发送给安全网关;3.4)安全网关接收主密钥MK,并验证移动用户的移动用户认证负载AUTHi,验证成功后,利用收到的主密钥MK计算安全网关认证负载AUTHr,并把安全网关认证负载AUTHr和IP地址响应消息CP-Reply发送给移动用户;3.5)移动用户验证接收到的安全网关认证负载AUTHr,并从接收到的IP地址响应消息CP-Reply中获得接入核心网的IP地址,整个认证过程结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8047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