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5166.7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8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溪;王燕刚;朱培怡;康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溪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C01B31/2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获装置,主要是由静电除尘系统,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太阳能辅助光热系统、脱硫系统、CO2制冷回收系统以及CO2高温吸收系统等组成。独特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太阳能辅助光热系统大大提高了热利用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双重CO2制冷回收系统和高温吸收系统保证了CO2捕获的效率和连续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电厂 烟气 二氧化碳 捕获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获装置,主要包括与燃煤锅炉烟气(1)依次相连的静电除尘系统(2),烟气余热利用系统(3),太阳能辅助光热系统(4)、脱硫系统(5)、CO2制冷回收系统(6)以及CO2高温吸收系统(7、8)。其特征在于:烟气余热利用系统(3)中烟气的温度可由烟气管道外层的相变材料控制(根据要求温度在500‑650℃可调控),另外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太阳能辅助光热系统(4)加热相变材料使其保持恒温状态。由烟气余热利用系统(3)中出来的烟气可分别通过保温管道至各个CO2高温吸收系统(7、8)对其内部的吸收材料进行加热,另外从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中出来的其中一支烟气通过保温管道至CO2制冷回收系统(6),实现烟气余热制冷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溪,未经李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8516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