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制革废水中氨氮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5849.2 | 申请日: | 201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0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史惠祥;万先凯;徐新华;谢春生;韩家荣;赵伟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去除制革废水中氨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投加聚合氯化铝对制革废水进行混凝沉淀预处理;(2)将预处理废水排入第一个水解酸化池进行水解酸化处理;(3)将水解酸化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好氧池进行好氧曝气处理;(4)将好氧池出水排入中间沉淀池去除悬浮物;(5)将中间沉淀池出水排入第二个水解酸化池再次进行水解酸化处理;(6)将第二个水解酸化池出水排入氧化沟进行推流曝气处理;(7)将氧化沟出水排入二沉池去除悬浮物;(8)将二沉池出水排入生态塘进行生态处理,处理后废水可直接排放。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处理工艺脱氮效果差、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等缺陷,且具有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抗冲击负荷强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制革 水中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去除制革废水中氨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革废水中投加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沉淀预处理;(2)将预处理废水排入第一个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12h。利用废水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水解和酸化,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同时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合成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氨氮;(3)将水解酸化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24h,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同时利用硝化作用去除NH3-N;(4)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中间沉淀池,沉淀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将沉淀产生的污泥回流至好氧池;(5)将中间沉淀池出水排入第二个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12h,再次对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和酸化,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合成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氨氮,同时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硝态氮;(6)将第二个水解酸化池的出水排入氧化沟进行推流曝气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不少于22h,去除残留的有机物,同时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部分氨氮,将氧化沟的污水回流至第二个水解酸化池;(7)将氧化沟出水排入二沉池,再次沉淀,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将沉淀产生的污泥回流至第二个水解酸化池和氧化沟;(8)将二沉池出水排入生态塘,利用该塘种植的水生植物构建湿地生态系统,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及有机污染物,生态塘出水可直接排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8584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窑热循环节能系统
- 下一篇:工业盐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