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器热效应补偿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7336.3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8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嘉;黄见洪;戴殊韬;郑晖;李锦辉;史斐;翁文;葛燕;邓晶;阮开明;林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3/04 | 分类号: | H01S3/04;H01S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固态激光器热效应补偿方法。在激光振荡腔内添加入热效应补偿系统,该系统由热沉(3)、补偿片(4)、环形透过率透镜(6)、望远镜(7)、光纤(8)、LD(9)构成。通过调节热沉的冷却温度、LD的输入功率或者环形透过率透镜的位移或者焦距,可以精细改变补偿片的体温度分布,补偿激光工作物质(2)的热透镜效应。通过设计补偿片不同的体、面温度分布,本发明可用于补偿棒状、板条、侧面泵浦、端面泵浦等不同激光器的各阶热透镜效应。其特征在于激光器谐振腔内插入了可动态调节自身温度分布的光学介质,以及相应的温控系统,以实现对激光器热效应的精细动态补偿。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器 热效应 补偿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激光器的热效应补偿系统,由温度补偿介质、热源、冷却装置、光学系统构成,其中,温度补偿介质用于动态补偿激光束的热畸变效应;热源和冷却装置用于生成温度补偿介质所需的温度分布;光学系统用于将热源聚焦到温度补偿介质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9733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