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TL型数控蒙皮拉形机加载轨迹设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13784.8 申请日: 2010-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1894181A 公开(公告)日: 2010-11-24
发明(设计)人: 李小强;朱明华;李东升;吴志敏;李慧;桑阳;徐应强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7/50 分类号: G06F17/50
代理公司: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代理人: 王顺荣;唐爱华
地址: 200436***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一种VTL型数控蒙皮拉形机加载轨迹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根据模具几何外形计算执行钳口运动轨迹;步骤二、驱动机构运动参数转化。依据机床使用限制,该算法可验证执行钳口加载轨迹数据以及转化数据是否超出机床运动范围。该方法可以通过理论计算预先给出合理的加载轨迹,进而减少实际试拉次数,提高零件成形质量。
搜索关键词: 一种 vtl 数控 蒙皮 拉形机 加载 轨迹 设计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VTL型数控蒙皮拉形机加载轨迹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一根据模具几何外形计算执行钳口运动轨迹在二维坐标系中描述模面特征线,原点建立在模具底面中心位置,Xc轴为拉形方向,Zc轴垂直于底面指向模面,此坐标系将作为执行钳口运动轨迹点的参考坐标系;找到模面最高点,将模面特征线左右各离散成n段线段单元([...,AB,...]),以模面最高点右侧的模面特征线为例,用[x(i),z(i)]表示组成n段线段单元的n+1个离散点的坐标(i=0,1,2,...,n),初始板料用线段oo′表示,其长度为Lr,预拉后包覆初始板料用线段OO′,其长度为L0;这样,拉形过程共分成n+2步,第1步属于预拉阶段,第2步至第(n+1)步为包覆阶段,最后一步是补拉;(一)、确定变形量的分配方式包覆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四种不同的变形量分配方式,方程如下所示:均匀分配:y1=2SMXM2x1,]]>(0<x1≤XM)        (1)抛物线函数分配:y2=1.5SMXM-1.5SMXM3x22,]]>(0<x2≤XM)        (2)余弦函数分配:y3=4SMπXMcosπx32XM,]]>(0<x3≤XM)        (3)负斜率直线分配:y4=2SMXM2(XM-x4),]]>(0<x4≤XM)        (4)四个方程满足条件:0XMy1dx=0XMy2dx=0XMy3dx=0XMy4dx=SM---(5)]]>公式(1-5)中:SM为包覆过程中的总变形量,XM为总离散步数;(二)、计算每条切线的长度通过离散点做模面特征线的切线,依据不同的拉伸变形量计算每条切线的长度:Li=Li-1-LdjLi表示第i个离散点处切线的长度,Ld表示线段单元的长度,Δj表示包覆阶段中第j步板料应变量分配值;(三)、计算切线的端点即执行钳口加载轨迹边界点忽略摩擦和已包覆板料的变形,假设每步板料处于单向拉伸变形模式下,j表示拉形的步数(j=1,2,...,n+2),当j=1时,为预拉阶段;当1<j<n+2时,为包覆阶段,第j步表示已经包覆了第1、2直到i(=j-1)段线段单元;当j=n+2时为补拉阶段;εpre表示预拉阶段板料的伸长量,εpost表示补拉阶段板料的伸长量。用[X(j),Z(j)]表示n+2个钳口加载轨迹边界点(j=1,2,...,n+2);包覆阶段中,经过第j步,板料包覆第i段线段单元两端点分别为A、B,坐标分别为[x(i-1),z(i-1)],[x(i),z(i)],板料由线段组合[O..AA′]变为线段组合[O..ABB′],则B′的坐标和包覆角:当1<j<n+2时:其中:j=i+1,1≤i≤n。当j=1时:当j=n+2时:这里,Li表示第i个离散点处切线的长度,Ld表示线段单元的长度,Lr为初始板料长度;步骤二、驱动机构运动参数转化(一)、检验模具初始高度是否能满足拉包条件模具固定在工作台上,模具安装初始位置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模面特征曲线最高点必须位于拉伸线下方,这样才能保证板料与模具无接触摩擦下水平预拉伸;判断条件:如果H<H′(H′为板料安装位置距工作台最低高度),则满足。(二)计算边界点外延已知执行钳口加载轨迹离散点的坐标和包覆角,欲求托架支点相对于模具的坐标信息;实现方法有两种:一是定位拉伸杆伸长量,控制托架位移;二是定位托架,控制拉伸杆动作;方法的选择依据机床的行程能力;方法一的转化公式(9)如下:Xi=Xi+δL0cosαiZi=Zi-L0sinαi---(9)]]>方法二的转化公式(10)如下:Xi=X0+δL0Zi=Zi-[|Xi-Xi|]tanαi---(10)]]>公式(9、10)中:当外延左边界点时,δ=-1;当外延右边界点时,δ=1;(Xi,Zi)-第(i-1)个执行钳口加载轨迹点坐标;(Xi′,Zi′)-第(i-1)个外延边界点坐标;αi-第(i-1)个钳口轨迹点处切线仰角;L0-初始外延量;(三)检验托架初置是否超出机床使用极限由于托架组件在机床中具有初始位置和行程范围,在给定L0数值后,需要检验外延后的托架支点位置是否在机床使用极限范围内;应用方式一外延边界点时(如图6所示),在拉形过程中,每一步左右侧托架支点X坐标绝对值须在托架组件运动行程范围内,判断条件:如果|X′min|>Xmin(Xmin为托架在X方向最小极限值)&|X′max|<Xmax(Xmax为托架在X方向最小极限值),则可以进行下一步,如果不满足,则需要重新预设L0数值。应用方式二外延边界点时(如图7所示),预拉伸之前,首先要检查托架支点X坐标绝对值是否在托架组件运动行程范围内。同时,还需要保证在包覆过程中,托架支点始终位于钳口轨迹点外侧,判断条件如下:(Xmin为托架在X方向最小极限值,Xmax为托架在X方向最小极限值)。若不满足,则需要重新预设L0数值。(四)一次高度匹配第一次外延操作后的左右首末边界点存在高度差,需要以一边高度为基准,重新计算另一边的外延托架支点,保证包覆终了状态左右托架支点处于同一高度;一次高度匹配后,边界点的坐标由如下公式获得,其中公式(11)应用于外延方法一,公式(12)应用于外延方法二;Xi=Xi+δlcosαiZi=Zi+lsinαi---(11)]]>Xi=XtZi=Zi+[|Xi-Xi|tanαi]---(12)]]>公式(11、12)中:当外延左边界点时,δ=-1;当外延右边界点时,δ=1;(Xi′,Zi′)-第(i-1)个外延边界点坐标;(Xi″,Zi″)-第(i-1)个一次高度匹配后外延边界点坐标;αi-第(i-1)个钳口轨迹点处切线仰角;l-外延量修正值,由一次高度匹配后的拉形末了状态获得;Xt″-由一次高度匹配后的包覆末了状态获得;(五)二次匹配前的检验在进行数据点的二次高度匹配之前,需要做以下检验:应用外延方法一时,需要进行二次匹配的钳口轨迹线必须位于二次匹配托架支点轨迹线的内部;判断条件:如果|Xt′|>|Xt|,则可以进行二次高度匹配,如果不满足,则需要重新预设L0数值;应用外延方法二时,同样要保证需要进行二次匹配的钳口轨迹线必须位于二次匹配托架支点轨迹线的内部。判断条件:如果|Xt′|>|X|max,则可以进行二次高度匹配,如果不满足,则需要重新预设L0数值;(六)二次高度匹配从边界点数较少的一边出发,在相对边逐个匹配出等高边界点;钳口拉形加载轨迹点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B时,切线与模面特征截面线的交点由位置m运动到位置n,当模面离散点足够多时,假设m与n重合;根据已知点A、B、C、D的坐标和切线俯仰角,可以求得点X、Z的坐标和切线俯仰角;(七)检验上顶量是否超出机床使用极限模具固定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升到适用于板料预拉的位置,模具上顶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在保证模具安装初始位置的前提下,工作台上升的最高台面必须在行程范围之内;判断条件:如果h-H<Hmax(Hmax为工作台上顶最大极限),则满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1378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