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三维测量中多视点云数据的全局优化配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5361.2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1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波;孟祥林;何万涛;赵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1B11/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27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光学三维测量中多视点云数据的全局优化配准方法,属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领域,解决特征标记点测量法中对公共标记点的测量存在偏差的问题。数据配准过程为:将待配准数据向目标数据进行配准,获得配准结果数据,将配准结果数据作为下一次配准的目标数据;选择第i个视点作为待配准视点,该视点的待测物体的二维测量数据作为待配准数据,然后重复上述数据配准过程,直到所有视点都作为待转换视点完成数据配准为止;配准过程中利用光束平差法计算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本发明实现了光学三维测量中多视点云数据的全局优化配准,适用于待测物体三维测量。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三维 测量 视点 数据 全局 优化 方法 | ||
【主权项】:
1.光学三维测量中多视点云数据的全局优化配准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一个包括有采集装置和计算机控制装置的硬件系统平台,待测物体上粘贴有标记点作为待测物体特征标记点,计算机控制装置控制采集装置分别从N个视点采集待测物体的测量数据信息,获得N组待测物体的二维测量数据,从中提取出N组待测物体特征标记点的二维测量数据,将其恢复为N组待测物体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其中,N为采集装置采集待测物体的视点数目,且N为大于1的整数;N个视点采集的待测物体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进行配准的方法:将第一个视点作为目标视点,第二个视点作为待转换视点,从目标视点的待测物体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及待转换视点的待测物体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中识别出M1个待测物体公共特征标记点,所述目标视点的待测物体公共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作为目标数据,所述待转换视点的待测物体公共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作为待转换数据;进行数据配准的过程为:将待配准数据向目标数据进行配准,获得配准结果数据,将这个配准结果数据作为下一次配准的目标数据;选择第i个视点作为待转换视点,从目标视点的待测物体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及待转换视点的待测物体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中识别出Mi个待测物体公共特征标记点,所述待转换视点的待测物体公共特征标记点的三维测量数据作为待转换数据,然后重复上述数据配准过程,直到所有视点都作为待转换视点完成数据配准为止,其中,i=3、4、……N,M1、Mi为大于2的整数;其特征是:所述的将待配准数据向目标数据进行配准的方法具体为:步骤一、根据待配准数据及目标数据,计算机控制装置计算出将Mi个公共特征标记点从待配准数据向目标数据进行配准时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将所述的旋转矩阵以单位四元数的形式存储,且单位四元数的实数分量为正,单位四元数与平移向量构成坐标变换向量;步骤二、根据待配准数据及目标数据,将Mi个公共特征标记点的待配准数据投影到目标视点所对应的平面上,获得Mi个投影图像公共特征标记点的二维坐标,令一个投影图像公共特征标记点的二维坐标为,该公共特征标记点在目标视点的二维测量数据的坐标为x,将步骤一中获得的坐标变换向量作为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步骤三、根据成像原则,投影图像公共特征标记点的二维坐标与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的关系表示为=f(),计算公共特征标记点在目标视点的二维测量数据的坐标为x与投影图像公共特征标记点的二维坐标为之间的偏差为,其中,f(·)为投影函数;步骤四、判断步骤三中所述的偏差e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六,判断结果为否,执行步骤五;步骤五、利用光束平差法计算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的变化量,修正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修正后的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并将所述的修正后的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定义为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返回步骤三;步骤六、将待优化的坐标变换向量定义为优化后的坐标变换向量,执行步骤七;步骤七、根据步骤六中获得的优化后的坐标变换向量,将待配准数据进行配准,得到配准结果数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学院,未经黑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5536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