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7822.X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6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岳敏;闫慧青;邓明华;贺雪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1393;H01M4/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其成本。本发明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的负极材料以球形、长短轴比为1.0~3.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石墨为基体,基体外包覆有非石墨类碳材料,构成复合颗粒。制备方法:将石墨与非石墨类碳材料的前驱物液相混合得到悬浊液状混合物,混合包覆得到复合颗粒前驱体,碳化处理得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的负极材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的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高效率、低温性能优异、倍率性能优异、吸液性能优越的特点,制备方法简单,容易控制,大大降低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成本,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的负极材料以球形、长短轴比为1.0~3.5的类球形、块状和/或片状石墨为基体,基体外包覆有非石墨类碳材料,构成复合颗粒,包覆量为基体质量的1~10.0%,包覆层厚度在1~10nm之间,复合颗粒粒度分布为5.0~40.0μm,比表面积为1.0~4.5m2/g,粉体压实密度为1.4~1.7g/cm3,磁性物质质量小于20ppb,阴离子Cl 含量大于0至小于等于30ppm,SO42 含量大于0至小于等于30pp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5782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电网电压的方法
- 下一篇:喷漆机器人的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