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2296.6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1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艺;王立岩;闫刚;李定龙;姚立荣;张千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与水环境生态修复方法,将宽度B=6m-14m缓流纳污河浜分隔成长度为R1=40m-150m的水生植物净化沟I段、长度为R2=15m-40m的河浜原位增氧段、长度为R3=10m-50m的人工水草载体生物膜系统段、长度为R4=20m-250m的水生植物净化沟II段、长度为R5=80m-200m的生态护岸和灌溉与排涝调水系统段和调节水闸段6个连续的不同区段作为污水处理单元;通过对原有废弃缓流纳污河浜进行改造,将其变成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处理与村镇水环境生态修复,节约土地资源,回用的废水可用于养殖和灌溉;投资小,管理维护便捷,运行费用低。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网 地区 村镇 污水处理 水环境 生态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水网地区村镇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将宽度为B=6m‑14m缓流纳污河浜分隔成长度为R1=40m‑150m的水生植物净化沟I段(1)、长度为R2=15m‑40m的河浜原位增氧段(2)、长度为R3=10m‑50m的人工水草载体生物膜系统段(3)、长度为R4=20m‑250m的水生植物净化沟II段(4)、长度为R5=80m‑200m的生态护岸和灌溉与排涝调水系统段(5)和调节水闸段(6)6个连续的不同区段作为污水处理单元;使污水首先进入水生植物净化沟I段(1),自流至河浜原位增氧段(2)后流入人工水草载体生物膜系统段(3),再进入水生植物净化沟II段(4)及生态护岸和灌溉与排涝调水系统段(5),最后经调节水闸段(6)的水闸后溢流排放或作为生态用水回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6229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