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受污染水的粉末炭回流与炭砂滤池组合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9120.1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2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玲;李星;李圭白;张岩;陈娇;李晓;韩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2;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处理受污染水的粉末炭回流与炭砂滤池组合工艺属水处理领域,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炭/砂滤池;向待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及混凝剂,原水在混合池内与混凝剂混合;混合后的原水进入絮凝池进行絮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活性炭泥在贮泥室内浓缩,并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混合池或絮凝池;当同时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混合池,当不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絮凝池;沉后水进入炭砂滤池,炭/砂滤池上层装填颗粒活性炭,下层为石英砂。本发明采用粉末炭回流工艺,能够节省药剂50%以上;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以及强化混凝三者协同作用,炭/砂双层滤池内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污染 粉末 回流 滤池 组合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处理受污染水的粉末炭回流与炭砂滤池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炭/砂滤池;按以下步骤进行的:1)向待处理的原水中加入粉末活性炭及混凝剂,原水在混合池内与混凝剂进行快速混合,絮凝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0min,平均速度梯度控制20~50s‑1;2)混合后的原水进入絮凝池进行絮凝反应,絮凝池内脱稳的胶体颗粒逐渐增长到可以重力沉降的尺寸,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活性炭泥在贮泥室内浓缩,并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混合池或絮凝池;沉淀池内炭泥连续流入贮泥池进行浓缩,回流泵把浓缩后含固率≥3%的炭泥回流,通过延长粉末炭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使之形成以粉末炭为载体的生物炭,在系统内同时存在着具有物理吸附性能的新鲜活性炭和具有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活性碳,形成了混凝、生物降解及吸附三者间的协同作用,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嗅味物质及氨氮等进行全面去除;当同时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混合池,当不投加助凝剂时回流至絮凝池,活性炭泥回流比控制在2~10%之间;贮泥池定期向外排放剩余污泥及炭泥,控制炭泥停留时间在5~15天范围内;3)沉后水进入炭砂滤池,所述炭/砂滤池的滤层分上下两层,上层装填颗粒活性炭,粒径范围为1.0mm~2.5mm,厚度500~600mm,下层为石英砂,粒径范围为0.5mm~1.0mm,厚度500~600mm滤池停留时间为20‑30min;上部的颗粒活性炭滤层通过物理吸附及生物降解作用对水中残存的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嗅味物质及氨氮等进一步去除,形成对有机污染物、嗅味物质及氨氮等的二级屏障,下部的砂滤层对水中残留的浊质颗粒、泄漏的微小炭粒以及微生物和有害生物进行最终的截流去除,最终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7912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真菌的方法
- 下一篇:自动档汽车的双刹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