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pH比率探针的介孔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4361.3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龙;王灵芝;雷菊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59 | 分类号: | C09K11/59;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用于pH比率探针的介孔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制备方法,首先采用硅烷偶联剂对二元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染料进行预修饰,再利用溶胶-凝胶化学原理以及溶液中作为结构导向剂的表面活性剂与硅物种的自组装行为,通过硅烷偶联剂与硅源前躯体之间的共同水解缩聚制备得到球形的介孔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得到的纳米粒子具有单波长激发的pH比率荧光探针功能,pH检测极限及检测范围可通过改变二元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染料之间的比例进行调控,并且由于该体系具有很好的介孔结构和生物相容性,可高容量地负载客体分子。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ph 比率 探针 二氧化硅 荧光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用于pH比率荧光探针的介孔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首先采用硅烷偶联剂对二元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染料进行预修饰,再利用溶胶‑凝胶化学原理以及溶液中作为结构导向剂的表面活性剂与硅物种的自组装行为,通过硅烷偶联剂与硅源前躯体之间的共同水解缩聚制备得到球形的具有单波长激发的pH比率荧光探针功能的介孔二氧化硅荧光纳米粒子,所得纳米粒子的pH检测极限及检测范围通过改变二元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染料间的比例进行调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9436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辅助数据的发送方法与装置及基站
- 下一篇:多功能护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