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减水剂塑化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6314.0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振平;庞敏;俞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G01N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便利的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减水剂塑化性的方法。具体步骤为:水泥加水后搅拌均匀,然后将所得浆体装入对核磁共振仪无干扰信号的塑料管仲,制作T2衰减曲线;将采集得到的T2衰减曲线经InvFit软件反演计算,得到T2值在不同弛豫时间上的分布曲线,间接反映了测试时刻浆体中不同弛豫时间位置的水的相对量;通过对比计算,得出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作用效果。本发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测试,较为准确、连续的反映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塑化性能及作用时效。使用本发明可对减水剂塑化性能进行即时测试节省时间,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对减水剂塑化性能进行连续,追踪测试,精确的判断减水剂的作用过程及时间效力。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核磁共振 技术 测试 水剂 塑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减水剂塑化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是:(1) 水泥加水后搅拌均匀,然后将所得浆体装入对核磁共振分析仪无干扰信号的塑料管中,将装有浆体的塑料管置于核磁共振分析仪内,在相应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影响数据采集的参数包括回波个数、回波时间、每个CPMG信号平均扫描次数和重复采样等待时间,根据水泥浆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制作T2衰减曲线;(2) 将采集得到的T2衰减曲线经InvFit软件反演计算,得到T2值在不同弛豫时间上的分布曲线,间接反映了测试时刻浆体中不同弛豫时间位置的水的相对量;T2值分布曲线主要存在两个主要弛豫峰,第一个在0.21-1.20ms之间,是由水泥颗粒形成的絮凝结构之间的水产生的;第二个在1.21-20ms之间,由填充在水泥颗粒之间的填充水产生的;其中在1.21-20ms之间的峰为主峰,此峰的位置和面积与水泥浆体的流动性的关联性很强;(3) 通过对比计算,得出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作用效果,计算方法如下:1.21-20ms之间的水泥浆体主峰的峰面积占总面积约80%,其对应的填充水是水泥浆体中水的主要部分;通过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第二弛豫峰的T2值分布的影响来评定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作用效果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水泥浆体的流动性与主弛豫峰的面积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主弛豫的面积比值和加权的比值来判断减水剂对水泥浆体的作用效果;
(1)C—减水剂对水泥浆体塑化作用影响因子;认为C〉1减水剂塑化作用明显,C<1减水剂不具备塑化作用;数值大小则代表了作用效果的明显与否;水泥浆体C—纯水泥浆体;水泥浆体CJS—同一水灰比下的掺减水剂的水泥浆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0631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