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磺胺类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4183.0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3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冬;刘娜;陆蕾;倪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44 | 分类号: | C07K16/44;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磺胺类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选取磺胺嘧啶与磺胺甲恶唑两种磺胺药物,分别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合成免疫抗原,混和两种免疫抗原,采用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兔子,经过杂交瘤技术,最终得到抗磺胺类兔单克隆抗体。本发明制备的抗体为兔单克隆抗体,兔单克隆的制备优于鼠单克隆抗体。兔子相比于小鼠可以识别更多免疫抗原的表位。其次,兔脾脏较大可以进行更多的融合实验,使高通量筛选融合细胞成为可能。本发明生产的抗磺胺类兔单克隆抗体对磺胺甲恶唑、磺胺噻唑、磺胺嘧啶和磺胺吡啶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可用于食品、饲料及环境样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磺胺 单克隆抗体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主权项】:
一种抗磺胺类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骤如下:1)将10mg磺胺甲恶唑加入到2ml的1mol/L HCL中,70℃加热溶解,冰浴冷却后,滴加到0.4ml的0.2mol/L NaNO2,反应30min,得到重氮化的磺胺甲恶唑;将25mg牛血清白蛋白溶解于2ml的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中,得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重氮化的磺胺甲恶唑滴加到预冷后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用2mol/L NaOH调节pH值至9.0,4℃磁力搅拌6h,用磷酸盐缓冲液4℃搅拌下透析,得到磺胺甲恶唑免疫抗原,‑20℃存放;2)将磺胺嘧啶40mg溶解于1M的NaOH中,加入1ml的1%NaNO2,得到磺胺嘧啶溶液,冰水浴,磁力搅拌下,将磺胺嘧啶溶液滴加到2.4mL的1mol/L HCL中,反应10min,得到重氮化的磺胺嘧啶;将100mg的牛血清白蛋白,溶解于8mL,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中,得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将重氮化的磺胺嘧啶滴加到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用NaOH调节pH值到9.5,4℃磁力搅拌6h,用磷酸盐缓冲液4℃搅拌下透析,得到磺胺嘧啶免疫抗原,‑20℃存放;3)将磺胺甲恶唑免疫抗原和磺胺嘧啶免疫抗原,采用背部皮下注射混和免疫兔子,免疫前取血2ml,第一次免疫将两种免疫抗原各0.5mg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混和后进行免疫,第二次至第五次免疫将两种免疫抗原各0.25mg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混和后进行免疫,免疫间隔两周,加强免疫安排在第五次免疫后的4‑8周内,将两种免疫抗原各0.5mg混和后静脉注射,注射后4天杀兔子,取脾备用;4)无菌取脾脏,分离脾脏细胞,分离脾脏细胞的步骤为:在培养皿中去除脾脏周围的脂肪和其他组织;用1640培养液冲洗后,将脾脏置于不锈钢筛网上,挤压过筛;用1640培养液悬浮后离心,1400rpm,5min;弃上清,重复洗涤一次;用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取少量细胞悬液稀释;用台盼蓝染色计算活细胞数;根据细胞计数,取含2×108个脾淋巴细胞的悬液备用;5)将脾脏细胞与240E细胞进行细胞融合,240E细胞是在细胞融合实验前一周传代培养的,融合当天收集生长旺盛、正处于对数生长期的240E细胞与免疫兔子的脾细胞融合,融合剂为50%的聚乙二醇,细胞融合前取240E细胞培养上清作为阴性上清对照;6)融合后的细胞用HAT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分装于加有饲养细胞的40块96孔细胞培养板中,置37℃、6%CO2培养箱内培养,2‑3周初检,取细胞培养孔上清,用间接ELISA法筛选出阳性克隆,将初检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转移至24孔细胞培养板中,一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间接竞争ELISA法筛选出分泌抗体亲和力强,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的杂交瘤细胞,将杂交瘤细胞在液氮中保存一份,一份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每个多克隆分装于3块96孔细胞培养板中,三周后用间接ELISA法筛选出阳性克隆,每个多克隆选大于3个阳性孔,转移至24孔细胞培养板中,一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间接竞争ELISA法筛选出分泌抗体亲和力强,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的杂交瘤细胞,将该杂交瘤细胞在液氮中保存一份,一份用于扩大培养生产磺胺类兔单克隆抗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1418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