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关键点的判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5830.X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4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刘雪松;李页瑞;陈雪英;王龙虎;吴永江;金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温州浙康制药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N30/02;A61K36/752;A61K36/804;A61K131/00;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关键点的判别方法,通过建立中药大孔树脂吸附和洗脱过程药液有效成分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定量模型,并将模型用于待测样品的含量预测,实现了大孔树脂吸附和洗脱过程有效成分含量的快速定量,从而实现吸附过程泄漏点和终点以及洗脱过程起点与终点的快速判断,使整个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中操作更加合理。本发明具有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快递判断中药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关键点从而实现这个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测,解决了传统离线分析方法耗时长、效率低、试剂消耗量大等缺点,为中药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使用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树脂 分离 纯化 过程 关键 判别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中药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关键点的判别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1)设置大孔树脂近红外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树脂柱(1)、流量调节阀(2)、三通阀(3)、流通池(4)、光纤(5)、近红外光谱仪(6)、计算机(7)组成,在大孔树脂柱(1)流出口设置流量调节阀(2),大孔树脂柱(1)流出口下端通过橡胶管连接接三通阀(3)b端,三通阀(3)a端通过橡胶管与流通池(4)下端连接,流通池(4)上端连接橡胶管,流通池(4)左右端连接光纤(5),光纤(5)与近红外光谱仪(6)连接,近红外光谱仪(6)与计算机(7)连接,三通阀(3)c端用于样品收集;(2)收集药液样品并采集近红外光谱图在大孔树脂吸附和洗脱过程,设定间隔时间,在三通阀(3)c端分别进行药液样品收集,在收集样品之前扫描药液的近红外光谱图,以空气为背景,波段范围为4000-100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8cm-1;(3)测定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药液中有效成分为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指标,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每份样品中指标成分的含量;(4)对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分别选择吸附和洗脱过程的部分样品作为校正集样本,采用导数法、Norris卷积平滑法、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法、均值中心化法、方差标准化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并以相关系数R2和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为评价指标选择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5)建立校正模型采用相关光谱法合理去除水分子在6944cm-1和5155cm-1附近的两个强吸收峰,再根据校相关系数R2、正均方根误差、预测均方根误差、交叉验证误差均方根对建模波段进行局部修饰,确定最优建模波段和主因子数,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校正模型;(6)获得有效成分含量信息将待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代入步骤(5)中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中,预测待测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绘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过程吸附和洗脱过程预测值和HPLC测定值的曲线进行比较,以预测集相关系数R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为指标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7)判别样品有效成分关键点根据样品有效成分含量信息对关键点进行判断,所述关键点指吸附过程泄漏点和吸附过程终点以及洗脱过程起点与洗脱过程终点,所述的吸附过程泄漏点是指吸附时流出液中目标有效成分泄漏率大于零,吸附过程终点是指吸附时流出液中目标有效成分含量泄漏率大于10%,所述的洗脱过程起点是指洗脱时流出液中出现目标有效成分,洗脱过程终点是指有效成分含量相对浓度变化率RCCRi趋于设定阈值时的取样点;所述的目标有效成分泄漏率计算方法:
所述的样品有效成分含量相对浓度变化率RCCRi计算方法是:
其中Ci、Ci+1分别为相邻两个取样点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温州浙康制药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温州浙康制药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1583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