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重型拖车车轮轨迹偏差和甩尾的弯道加宽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5480.5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4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华;白子建;周骊巍;刘润有;王新歧;李东;杨万军;龚凤刚;贺海;刘凯;梁青山;练象平;曾伟;苑红凯;冯炜;张洋;段绪斌;张国梁;李明剑;刘超;付晓敦;狄升贯;张占领;高立新;靳灿章;程海波;曹凌峰;王志华;代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港区道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重型拖车车轮轨迹偏差和甩尾的弯道加宽设计方法,包括:选取一种重型拖挂车;设定车辆不会侧滑的条件;设定车辆会发生甩尾现象时,半挂车的甩尾角度;确定牵引车部分与半挂车部分的折角θ的计算方法;设定车辆没有发生侧滑等事故时车辆对路面的占用宽度;设定车辆发生甩尾事故时占用的车道宽度;采用上面的参数,建立交通流仿真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并选取合适的超高。本发明通过量化与超高相关的影响因子,能够得到在特定道路线形设计下最优的弯道宽度,具有高精确性和便利性。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重型 拖车 车轮 轨迹 偏差 弯道 加宽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考虑重型拖车车轮轨迹偏差和甩尾的弯道加宽设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选取一种重型拖挂车;第二步:设定重型拖车不发生侧滑的车速条件
设定重型拖车会发生甩尾现象时,半挂车部分的甩尾角度
其中,T为重型拖车进入弯道后行驶的时间,V为重型拖车的车速,L2为半挂车部分的车身长度,其中R为弯道半径,i为横坡度,f为横向摩擦力,T为重型拖车进入弯道后行驶的时间,V为重型拖车的车速,L2为半挂车部分的车身长度;第三步:确定牵引车部分与半挂车部分的折角θ的计算方法,折角θ在重型拖挂车进弯道的变化规律为公式
当转向行驶的重型拖挂车由瞬态过渡到稳态时,其折角为θmax=2arctanR1(2/L2-A);当重型拖挂车出弯道时θ的变化规律为
最后θ=0,其中,S为拖挂车行驶过的圆弧长度,
B=ln((tanθ2/2)/R1-2/L2-A)/(tan(θ2/2)/R1-2/L2+A),R1为牵引车部分和半挂车部分的交接点转弯时的瞬时半径,R2为半挂车部分的后车桥中点转弯时的瞬时转弯半径,θ2为重型拖车进弯道时牵引车部分和半挂车部分的初始折角;第四步:设定重型拖车没有发生侧滑等事故时,车道的弯度不低于amin=2R-2L1cosθ/ctgδ+w;设定当重型拖车发生甩尾事故时,占用车道的宽度至少为
式中,L1约为牵引车部分的车身长度,w为车身的宽度,δ为牵引车部分的转角,
第五步:采用上面的参数,建立基于驾驶行为认知模型的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具体如下:(1)建立驾驶员对交通拥堵状况的感知;(2)确认车辆之间应保持的安全间距:得到此间距
式中:V和amax分别为当前车辆的车速和最大加速度,V′和a′max分别为前导车的车速和最大加速度,Vmax为行车允许的最大车速,γ为固定系数,μ为对安全间距服从系数的均值,σ为对安全间距服从系数的标准差;(3)记录每辆车的相邻车辆的行驶状态:分别记录下车辆的车速,彼此实际间距,安全间距的估计值,车辆类型,车速的加减,转向指示灯,甩尾等侵占其他道路的情况;(4)动作集合的产生:驾驶员根据感知的具体情况做出加速、减速、匀速或转向的决策;第六步:设计包括弯道的半径,车道的宽度,横向力系数在内的道路设计关键参数,模拟驾驶员驾驶该种重型拖挂车在此弯道上行驶特性,进行仿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考察重新拖挂车对其他车辆的影响;第七步:若拖挂车对其他车辆的影响程度过大,不符合要求,则重新选择车道的宽度,返回第六步,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2548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