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口径光学元件透射率和反射率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8739.4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香;朱宝强;唐顺兴;缪洁;高妍琦;惠宏超;郭亚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透射率和反射率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方法,装置由光学系统、光电转换和机械控制系统及信号处理系统构成。光学系统包括固体激光器、起偏器、用于调整光路和预成像的可见光光源及其扩束系统、分光棱镜和衰减片;光电转换和机械控制系统包括光电探测器、科学级网络CCD和元件支撑平台;信号处理系统由数据采集卡、网线和计算机组成。科学级网络CCD实现所述光电探测器上光斑位置的监测,反馈调整探测器至最佳位置,同时也监测反射或透射光束的宏观分布图,反映反射率或透射率的均匀性。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具有结构简易、调整方便、效率和精度高的特点,重复测量精度达到0.05%。 | ||
搜索关键词: | 口径 光学 元件 透射率 反射率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透射率和反射率的测量装置,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测量光源由1053nm固体激光器(1)和起偏器(5)构成,连续激光波长为1053nm,功率连续可调,最高可达650mw;准直光源由532nm激光器(4)和扩束系统(3)构成,波长为532nm的可见光,在所述的固体激光器(1)和起偏器(5)之间的光路上设置第一分光棱镜(2),由所述的532nm激光器(4)和扩束系统(3)输出的激光经所述的第一分光棱镜(2)耦合与所述的测量光源输出的激光共光路;所述的测量光源或准直光源发出的激光经第二分光棱镜(6)分成第一次反射光和第一次透射光,在第一次反射光方向依次由衰减片(7)、第一干涉滤波片(8)和第一光电探测器(9)构成参考光的探测光路,所述的第一光电探测器(9)的输出信号经前置放大后输入到数据采集卡(21);在第一次透射光方向设置被测光学元件(10)和第三分光棱镜(11);所述的待测光学元件(10)置于两维电动扫描样品平台的支撑平台(29)上并固定,所述的支撑平台(29)由大行程二维滑动导轨(26、30)和伺服电机(25、27、28)组成,构成闭环自动控制扫描系统,实现单点扫描的精确定位;所述的第一次透射光经所述的待测光学元件(10)产生测量反射光和测量透射光,该测量透射光由第三分光棱镜(11)分成第二次透射光和第二次反射光:第二次透射光经第二干涉滤波片(14)和第二光电探测器(15)探测后经数据采集卡(21)采集进入计算机(22),在第二次反射光方向依次是第一成像透镜(12)、第一科学级网络CCD(13),该第一科学级网络CCD(13)的输出端经第一网线(23)与所述的计算机(22)相连,构成透射光预成像系统,兼有监测透射光斑在所述的第二光电探测器(15)上位置变动,由计算机(22)反馈控制第二光电探测器(15)的位置;所述的测量反射光,由第四分光棱镜(16)分成第三次透射光和第三次反射光:该第三次透射光经第三干涉滤波片(19)和第三光电探测器(20)接收后经所述的数据采集卡(21)采集进入所述的计算机(22);在该第三次反射光方向依次是第二成像透镜(17)、第二科学级网络CCD(18),该第二科学级网络CCD(18)的输出端经第二网线(24)与所述的计算机(22)相连,构成反射光预成像系统,兼有监测反射光斑在所述的第三光电探测器(20)上位置变动,由计算机(22)反馈控制第三光电探测器(20)的位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6873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配方
- 下一篇: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药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