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脱硫处理反应器及生物脱硫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4170.2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邢建民;宋子煜;李望良;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高宇;杨小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脱硫处理反应器及生物脱硫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其中,反应器包括三相分离器和反应区,反应区由外筒、导气筒和下导流筒构成,将其分隔为气升区、缺氧区和下降区;三相分离器由外截锥体、内倒截锥体、外沉降筒、内沉降筒及溢流槽组成,将其分割为三个沉降区,含硫化物废水与来自气升区的含氧水在缺氧区混合,在固定化微生物的作用下,硫化物被部分氧化为单质硫,再经过位于上方的三相分离器,使固定化载体与水相和气相分离,硫颗粒随出水流出。利用本发明的结构和处理方法,在保持良好流化状态下仍能有效阻止固定化载体流失,具有单质硫生成率高、处理能力强、耐水力负荷和基质负荷冲击以及结构简单、放大容易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脱硫 处理 反应器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含硫化物液体的生物脱硫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上流式内循环结构,包括:位于下部的反应区、位于上部的三相分离器、以及进水管(31)和出水管(22),所述反应区呈内外套筒结构,由位于中心的下导流筒(32)、套装在所述下导流筒(32)外侧的导气筒(33)和位于最外侧的外筒(37)组成,将反应区分隔为三个区域:所述下导流筒(32)和所述导气筒(33)之间的气升区(34)、所述导气筒(33)和所述外筒(37)之间的缺氧区(35),以及所述下导流筒(32)内部的下降区(36),其中,所述导气筒(33)底部开口且通过支架支撑在所述外筒内,其内侧还设有气体分布器(40),该气体分布器(40)固定在所述外筒(37)的筒底上,位于所述气升区的正下方,其出气口呈环形排列;所述三相分离器由外截锥体(29)、内倒截锥体(30)、外沉降筒(26)、内沉降筒(23)以及溢流槽(21)组成,其中,所述内倒截锥体(30)的下端与所述反应区的所述下导流筒(32)的上端连接,所述内截锥体(30)的上端与所述外沉降筒(26)的底部相连,所述外截锥体(29)的上端与所述外沉降筒(26)外侧连接,并且,在所述外截椎体(29)的上端靠近所述外沉降筒(26)的一侧设有排气口(28),所述外截锥体(29)的下端与所述外筒(37)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溢流槽(21)位于所述内沉降筒(23)内部,所述进水管(31)穿过所述外筒(37)以及外截锥体(29)伸入所述缺氧区(35),所述出水管(22)穿过所述外筒(37)与溢流槽(21)以及内沉降筒(23)连接,上述构成将所述三相分离器分成三个沉降区:所述外沉降筒(26)和所述外筒(37)之间的一级沉降区(25)、所述内沉降筒(23)和所述内倒截锥体(30)及外沉降筒(26)之间的二级沉降区(27)、以及内沉降筒(23)内部的三级沉降区(24);含硫化物液体经所述进水管(31)进入所述反应区的缺氧区(35),与来自于所述气升区(34)的含氧水混合,在固定化微生物的作用下,硫化物被部分氧化为单质硫,经所述三相分离器,固定化载体与水相和气相分离,其中,经过所述一级沉降区(25),大部分载体沉降返回缺氧区,气体被分离排出;经过所述二级沉降区(27),其余绝大部分载体沉降并经下导流筒(32)返回所述反应区;经过三级沉降区(24),单质硫颗粒与剩余极少载体分离,经溢流槽(21)随出水排出,经沉淀得到高纯度的单质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7417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粘合胶带
- 下一篇:一种用于两轮儿童自行车辅助轮结构的固定连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