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动力自分离式防冲击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1437.0 | 申请日: | 201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9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牟伟;高频;赵治平;仝志永;刘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1/14 | 分类号: | B64D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郭德忠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自分离式防冲击保护装置,包括上壳体、探针、非金属层、下壳体、连杆、夹持机构、支架、重物块、上导向环、下导向环、弹簧,其中上壳体、下壳体和非金属层为三瓣式结构,探测设备置于非金属层构成的上部空腔内部,重物块置于非金属层构成的下部空腔内部,上导向环和下导向环上下安装在重物块的凹形槽内,弹簧呈自由状态安装在上导向环和下导向环之间,支架的中心杆的上端套入弹簧并与弹簧下端固连;探针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为一体,三瓣上壳体与下壳体的组合体包覆在非金属层外圆上,夹持机构与支架连接并将下壳体的底面周向固定,本发明能缓冲探测设备入水时的冲击力并使探测设备与保护装置可靠分离。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分离 冲击 保护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无动力自分离式防冲击保护装置,包括上壳体(1)、探针(2)、非金属层(3)、下壳体(5)、连杆(6)、夹持机构(7)、支架(9)、重物块(10)、上导向环(11)、下导向环(13)、弹簧(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7)还包括固定钳板(14)、活动钳板(15)和凸轮连杆(8),上壳体(1)和下壳体(5)为三瓣式结构,组合在一起构成圆柱形空腔结构,每瓣上壳体(1)的轴向均有一安装探针(2)的通孔,每个通孔上均有一段起限位作用的移动槽,每瓣下壳体(5)上也对应有安装探针的通孔,非金属层(3)也为三瓣式结构,外形与形成一体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5)相对应;重物块(10)底面的中心加工成圆形的凹形槽,支架(9)的底面为圆弧形结构,中心有竖直的中心杆,中心杆上销接凸轮连杆(8)和连杆(6);其整体连接关系为:探测设备(4)置于非金属层(3)构成的上部空腔内部,重物块(10)置于非金属层(3)构成的下部空腔内部,上导向环(11)和下导向环(13)上下安装在重物块(10)的凹形槽内,弹簧(12)呈自由状态安装在上导向环(11)和下导向环(13)之间,支架(9)的中心杆上端套入弹簧(12)并与弹簧(12)下端固定连接;探针(2)贯穿入上壳体(1)与下壳体(5)的通孔后将上壳体(1)与下壳体(5)连接为一体,三瓣上壳体(1)与下壳体(5)的组合体包覆在非金属层外圆上,夹持机构(7)由固定钳板(14)、活动钳板(15)和凸轮连杆(8)通过标准连接销将其构成为一体,夹持机构(7)上的固定钳板(14)和活动钳板(15)通过凸轮连杆(8)夹持在下壳体(5)的外表面上;夹持机构(7)在弹簧(12)与支架(9)将下壳体(5)的底面周向固定,探针(2)在上壳体(1)的移动槽处通过连杆(6)与支架(9)固定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8143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包装牙膏的针筒状容器
- 下一篇:液压式报废轿车多功能拆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