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对准接触孔刻蚀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2421.3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3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广龙;张可钢;陈昊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H01L21/311;H01L23/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对准接触孔刻蚀的方法,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氧化硅侧墙,利用双层侧墙即氮化硅侧墙和氧化硅侧墙来增强自对准接触孔刻蚀工艺的能力,使其能达到孔到多晶硅最小距离缩小到0.02μm。 | ||
搜索关键词: | 对准 接触 刻蚀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自对准接触孔刻蚀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在衬底之上刻蚀出多晶硅栅极,多晶硅栅极之上为第一氮化硅层;第2步,在多晶硅栅极两侧下方的衬底中以离子注入工艺进行轻掺杂漏注入,形成轻掺杂区;第3步,先在硅片上淀积一层第二氮化硅层,再以干法反刻第二氮化硅层,直至第一氮化硅层之上的第二氮化硅层去除,此时在第一氮化硅层和多晶硅栅极的两侧就形成了氮化硅侧墙;第4步,先在硅片上淀积一层第一氧化硅层,再以干法反刻第一氧化硅,直至第一氮化硅层之上的第一氧化硅层去除,此时在氮化硅侧墙之外又形成了氧化硅侧墙;第5步,将需要连接接触孔的多晶硅栅极上方的第一氮化硅层去除,并在该需要连接接触孔的多晶硅栅极之上、以及衬底之上淀积一层第二氧化硅层,第二氧化硅层又称牺牲氧化层;第6步,在氧化硅侧墙的外侧下方的衬底中进行重掺杂源漏注入,形成重掺杂区;第7步,去除牺牲氧化层和氧化硅侧墙;第8步,先在硅片表面淀积一层PSG(磷硅玻璃)层,再以CMP(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对PSG层研磨平坦化;第9步,先在硅片表面淀积一层第三氧化硅层,第三氧化硅层为未掺杂的氧化硅,再以光刻和刻蚀工艺刻蚀出接触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60242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宇宙生存系统
- 下一篇:汽车行车距离示警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