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双作用靶点重组水蛭素突变体的优化设计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8036.8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谭树华;王航;许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815 | 分类号: | C07K14/815;C12N15/09;C12N15/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作用靶点重组水蛭素III突变体R33G34D35M36-rHV3及其制备方法。前期结果(Tan,S.et al.(2007).Mol Biotechnol 36(1),1-8)显示,R33G34D35-rHV3不表现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而R33G34D35S36-rHV3则表现出抗血小板活性。这说明紧随RGD之后的第36位氨基酸残基种类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高低至关重要。本发明通过对紧随RGD序列之后的第36位进行点饱和突变,获得了R33G34D35X36-rHV3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进行了分泌表达和产物分离纯化,在此基础上比较了R33G34D35X36-rHVIII各种突变体的抗凝血酶活性比活力和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从中筛选出了与rHV3抗凝血酶活性比活力相当,而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很高的双作用靶点水蛭素新突变体R33G34D35M36-rHV3。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作用 重组 水蛭 突变体 优化 设计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与重组野生型水蛭素III(rHVIII)抗凝血酶活性比活力相当,而同时具有很高的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双作用靶点水蛭素新突变体R33G34D35M36‑rHVIII,其特征在于在rHVIII的第33‑36位引入了可与活化血小板上的最丰富的GPIIb/III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吸附序列为RGD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61803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