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混凝土结构连接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0941.2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蒋劲松;刘振宇;庄卫林;谢邦珠;刘玉擎;王祖华;黎志忠;罗刚林;蒋建军;林智敏;李翀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4B1/38;E04B1/41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混凝土结构连接构造,旨在保证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过渡段应力均匀、安全可靠。它包括混凝土主体结构(31)和由钢结构面板(11)、板式加劲肋(12)构成的钢结构主体结构,由钢结构主体结构至混凝土主体结构(31)的连接段包括:第一过渡段(10),包括在钢结构主体靠近连接区部位设置的T型加劲肋(13);第二过渡段(20),包括设置在T型加劲肋(13)后端的侧面封板(21),在其与钢结构面板(11)、板式加劲肋(12)构成的局部空间内灌注承压混凝土形成承压短柱(23);第三过渡段(30),包括设置在混凝土主体结构(31)顶部的由封头端板(32)和侧壁钢板(33)构成的钢帽结构。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结构 连接 构造 | ||
【主权项】:
钢一混凝土结构连接构造,包括混凝土主体结构(31)和由钢结构面板(11)、板式加劲肋(12)构成的钢结构主体结构,其特征是由钢结构主体结构至混凝土主体结构(31)的连接段包括:第一过渡段(10),包括在钢结构主体靠近连接区部位设置的T型加劲肋(13);第二过渡段(20),包括设置在T型加劲肋(13)后端的侧面封板(21),在其与钢结构面板(11)、板式加劲肋(12)构成的局部空间内灌注承压混凝土形成承压短柱(23);第三过渡段(30),包括设置在混凝土主体结构(31)顶部的由封头端板(32)和侧壁钢板(33)构成的钢帽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14094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