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件加热过程中所采用的吊筐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169722.7 申请日: 2010-04-26
公开(公告)号: CN201908111U 公开(公告)日: 2011-07-27
发明(设计)人: 任丽萍;温建生;李建功;陈桂玲;李一平;郭为民;赵玉林;兰志强;窦继魁;郑山源;曹勇茂;刘铁;冯建民;程丽霞;孟培一;王红丽;李浙伟;赵子琦;谭海兰;席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21D9/00 分类号: C21D9/00
代理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代理人: 张利萍
地址: 030027 ***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金属件加热过程中所采用的吊筐,属于机械热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吊筐结构为连铸一体式的带底筐形,完全避免了因反复加热导致的结构断裂现象,提高了使用寿命,并能够防止金属部件排放姿态发生变动。同时,在筐身部和底座特定位置开有特定尺寸的导热孔,保证了被加热金属部件热量的有效吸收与有效散发,使其具有较好的加热与冷却效果。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金属件 加热 过程 采用
【主权项】:
一种金属件加热过程中所采用的吊筐,其特征在于,结构为连铸一体式的带底筐形;筐的上端有多个吊耳,筐的外形尺寸根据加热炉的有效尺寸决定;筐的身部均匀分布有多层的导热孔,每层各个导热孔之间呈间隔排列;其中,导热孔的宽度与吊筐底座周长比例为1∶20,导热孔的长度与吊筐身部的高度比为1∶4;同时,每一层导热孔的总数量与吊筐底座周长数之比为1∶12.6;不同导热孔层之间的间距与吊筐身部的高度比为1∶3;筐的底座同样均匀分布有多排导热孔,每排各个导热孔之间呈间隔排列;此处导热孔的宽度与吊筐底座的宽度比为1∶25,导热孔的长度与吊筐底座的长比为1∶5.5;同时,相邻的两个导热孔中心点之间宽度方向间距同吊筐底座宽度的比为1∶12.5;相邻的两个导热孔中心点之间长度方向间距同吊筐底座长度的比为1∶4.5;当底座为等边结构或者圆状,上述比例关系则是同边长或者直径的比;筐身厚度与吊筐身部导热孔的宽度比值为1∶4.8;筐底厚度与吊筐身部导热孔的宽度比为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16972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