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输液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2711.4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0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兰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教育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A61M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刘惠亭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电子输液报警装置,其组成是: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与放大管一的基极相连,放大管一的集电极接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发射极与音乐集成电路的触发输入端相连;音乐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管二的基极相连,放大管二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集电极则经喇叭与电源正极相接;红外发光二极管置于U型杆一侧的内面;光敏三极管置于U型杆另一侧的内面;U型杆的内径大于输液瓶的直径或大于充液后输液袋的厚度,U型杆的底部设有定位件。该装置能在瓶或袋中的液体即将输完时,自动报警,避免输液可能对病人产生的危害;病人也能安心休息,减轻病人负担。装置不接触输液液体,不对输液产生污染,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输液 报警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电子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多谐振荡器(IC1)的输出端与放大管一(VT1)的基极相连,放大管一(VT1)的集电极与电源(E)的正极之间接有红外发光二极管(VD1)和限流电阻(R1);光敏三极管(PT)的集电极与电源(E)正极相连,发射极则通过耦合电容(C)与电源(E)负极相连,光敏三极管(PT)的发射极还同时与音乐集成电路(IC2)的触发输入端(TG)相连;音乐集成电路(IC2)的输出端(OUT)与放大管(VT2)的基极相连,放大管(VT2)的发射极接电源(E)负极,集电极则经过喇叭(SP)与电源(E)正极相接;所述的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置于U型杆(1)一侧的内面;光敏三极管(PT)置于U型杆(1)另一侧的内面;U型杆(1)的内径大于输液瓶的直径或大于装满液体时的输液袋(2)的厚度,U型杆(1)的底部设有定位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教育学院,未经四川教育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17271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