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能纵梁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4019.2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6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民;刘卫国;钱国强;吴成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能纵梁外板,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纵梁外板结构前段过硬导致汽车纵梁外板碰撞吸能结构吸能能力较弱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吸能纵梁外板本体,所述的纵梁外板本体横截面呈“U”字形,纵梁外板本体前段设置有变形诱导槽组,所述的变形诱导槽组包括设置在纵梁外板本体前端且贯通纵梁外板本体底部上表面的第一变形诱导槽和至少一对设置在第一变形诱导槽后的变形诱导对槽,所述的变形诱导对槽为盲槽。本实用新型使车辆纵梁外板吸能能力加强,在碰撞中引导纵梁由前至后依次压溃吸能,提高了车身的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纵梁外板 | ||
【主权项】:
一种吸能纵梁外板,所述的纵梁外板本体(1)横截面呈“U”字形,纵梁外板本体(1)前段设置有变形诱导槽组,其特征是,所述的变形诱导槽组包括设置在纵梁外板本体(1)前端且贯通纵梁外板本体(1)底部的第一变形诱导槽(2)和至少一对设置在第一变形诱导槽(2)后的变形诱导对槽(3),所述的变形诱导对槽(3)为盲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27401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氯菊酸甲酯合成新工艺
- 下一篇:一种化肥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