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3482.3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2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姚圣卓;崔莹;徐国艳;陈新波;刘杰;药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B13/18 | 分类号: | B62B13/18;B62B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该滑橇包括有滑板(1)、拉杆(2)、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装卸杆(30)、车辆限位架(40)和六个卡扣。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装卸杆(30)构成连杆锁紧架。第二挡杆(20)通过装卸杆(30)实现与第一挡杆(10)的套接,六个卡扣和拉杆(2)分别安装在滑板(1)上,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装卸杆(30)和车辆限位架(40)通过卡扣实现与滑板(1)的安装。在多栖车辆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滑橇,能够使多栖车辆适应沙漠、雪地、滩涂等松软地面,也使得多栖车辆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性得以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多栖车用 连杆 式滑橇 | ||
【主权项】:
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其特征在于:该滑橇包括有滑板(1)、拉杆(2)、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装卸杆(30)、车辆限位架(40)和六个卡扣;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装卸杆(30)构成连杆锁紧架;所述的六个卡扣起到安装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车轮限位架(40)在滑板(11)上的位置;这六个卡扣是指双槽A卡扣(51)、双槽B卡扣(52)、单槽A卡扣(53)、单槽B卡扣(54)、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扣(52)的结构相同;单槽A卡扣(53)、单槽B卡扣(54)、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的结构相同;所述的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扣(52)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板段(15)的前端;所述的单槽A卡扣(53)和单槽B卡扣(54)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板段(15)上,且单槽A卡扣(53)位于双槽A卡扣(51)与单槽C卡扣(55)之间,单槽B卡扣(54)位于双槽B卡扣(52)与单槽D卡扣(56)之间;所述的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板段(15)的后端;双槽A卡扣(51)上设有A槽道(501)和B槽道(502);A槽道(501)内安装有D连接柱(422),B槽道(502)内安装有F连接柱(202);双槽B卡扣(52)上设有C槽道(503)和D槽道(504);C槽道(503)内安装有C连接柱(421),D槽道(504)内安装有E连接柱(201);单槽A卡扣(53)上设有E槽道(505);E槽道(505)内安装有B连接柱(412);单槽B卡扣(54)上设有F槽道(506);F槽道(506)内安装有A连接柱(411);单槽C卡扣(55)上设有G槽道(507);单槽D卡扣(56)上设有H槽道(508);G槽道(507)和H槽道(508)内安装有下框梁(101);滑板(1)在轴向中心线方向上的前后两端为向上翘起,前端的向上翘起称为拱形头(11),后端的向上翘起称为尾翼A上翘(12)和尾翼B上翘(13),为了方便车轮进入车辆限位架(40),且通过第一挡杆(10)和第二挡杆(10)夹紧,在尾翼A上翘(12)与尾翼B上翘(13)之间开有U形槽(14);滑板(1)的拱形头(11)上安装有拉杆(2)的一端,拉杆(2)的另一端安装在滑板(1)的有效边板段(15)的前端,有效边板段(15)上设置有两个双槽卡扣 和四个单槽卡扣,这六个卡扣用于实现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车辆限位架(40)在滑板(1)上的定位和安装;拉杆(2)为一勾子构形;第一挡杆(10)包括有四边形框、横杆(103)、C竖杆(104)、D竖杆(105)、A把手(106)和B把手(107),C竖杆(104)和D竖杆(105)平行放置,且C竖杆(104)和D竖杆(105)的一端分别焊接在四边形框的上框梁(102)上,C竖杆(104)和D竖杆(105)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在横杆(103)的两端;横杆(103)上套接有A把手(106)和B把手(107),A把手(106)上设有A通孔(1061),B把手(107)上设有B通孔(1071),A通孔(1061)内安装有G连接柱(301),B通孔(1071)内安装有H连接柱(302);四边形框的下框梁(101)安装在G槽道(507)和H槽道(508)内;第二挡杆(20)为不封口的框形结构,第二挡杆(20)的E连接柱(201)安装在D槽道(504)内,第二挡杆(20)的F连接柱(202)安装在B槽道(502)内;第二挡杆(20)的横杆(203)挂持在装卸杆(30)的横杆(303)内侧,从而实现在两个把手向上抬起时,第二挡杆(20)从装卸杆(30)上离开;装卸杆(30)为不封口的且带有勾槽的框形结构,装卸杆(30)上的横锁杆(303)前端设有勾槽(304),该勾槽(304)用于放置第二挡杆(20)上的横杆(203),且用横锁杆(303)挡住,实现在两个把手的配合下使第二挡杆(20)被锁住在装卸杆(30)上,最终将车轮固紧在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装卸杆(30)之间;装卸杆(30)的G连接柱(301)套接在A把手(106)的A通孔(1061)内;装卸杆(30)的H连接柱(302)套接在B把手(107)的B通孔(1071)内;车轮限位架(40)由车轮框杆(401)、支撑杆(402)、A限位杆(403)、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405)经焊接构成;将A限位杆(403)、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405)从里向外顺次摆放好,通过焊接技术将A限位杆(403)、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405)的两端与车轮框杆(401)进行焊接,车轮框杆(401)的圆弧段与支撑杆(402)的横杆段焊接在一起;车轮框杆(401)为U形构形,车轮框杆(401)的圆弧段与支撑杆(402)的横杆段焊接地一起,车轮框杆(401)的A连接柱(411)安装在F槽道(506)内,车轮框杆(401)的B连接柱(412)安装在E槽道(505)内;支撑杆(402)的横杆段与车轮框杆(401)的圆弧段焊接地一起,支撑杆(402)的C连接柱(421)安装在C槽道(503)内,支撑杆(402)的D连接柱(422) 安装在A槽道(501)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28348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组合变化的瓦楞纸结构
- 下一篇:一种LED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