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效换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6899.5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何宏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集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1/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换热装置,它主要由顶部冷凝面、底部受热面、锥形绝热面、中心冷凝管组成;所述的顶部冷凝面和底部受热面分别封盖在锥形绝热面的上端和下端,中心冷凝管穿置在锥形绝热面的中央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顶部冷凝面和底部受热面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底部受热面敷一层很薄的金属多孔层,使得工质蒸发时形成更多汽化核心以强化传热;中心冷凝管外表面的V形剖面的纵槽,不仅增加了冷凝面积,同时有利于冷凝液顺槽回流;顶部冷凝面布满尖锐的锯齿形翅片,不仅有效避免了膜状凝结,同时有利于冷凝液形成液珠滴落,故具有传热功率大、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扩大换热面积、有效回收离散的局部热量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效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顶部冷凝面、底部受热面、锥形绝热面、中心冷凝管组成;所述的锥形绝热面为空心圆锥体,顶部冷凝面和底部受热面分别封盖在锥形绝热面的上端和下端,中心冷凝管穿置在锥形绝热面的中央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在顶部冷凝面和底部受热面上,在锥形绝热面内壁、中心冷凝管外壁、顶部冷凝面内表面、底部受热面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截面呈梯形的高真空蒸汽通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美大学,未经集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626899.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