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吡啶类废水处理工艺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1791.0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9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邹敏;刘秀宁;汤捷;吴剑;杜小军;陆继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赛佳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61;C02F1/7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003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高浓度吡啶类废水处理工艺,步骤如下:调节废水原水至酸性,进入电催化氧化设备处理;出水接入微电解装置进行处理,本步中保持废水酸性、富氧条件;出水调节至偏碱性,加药混凝沉淀;控制废水含盐量2%以下,再进入厌氧水解和加压生物接触氧化装置进行生化处理,出水达到现行污水排放一级标准。本发明采用以电催化氧化为核心的物化处理工艺,可有效分解吡啶类污染物,降低废水的毒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生化处理采用厌氧水解+加压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提高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处理效率和耐盐能力;本处理工艺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较低的特点,可保证高浓度吡啶废水经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吡啶 废水处理 工艺 设备 | ||
【主权项】:
一种高浓度吡啶类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废水依次经过如下几个工艺段进行处理:电催化氧化工艺段——将吡啶类废水的pH值调节至3.0~4.0,并送入电催化反应器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微电解工艺段——经电催化氧化处理后的废水送入微电解反应器处理,微电解反应器底部曝气充氧,反应过程适量加酸,保持废水的pH值为酸性;混凝沉淀工艺段——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水进入混凝沉淀处理单元,向混凝沉淀处理单元内加碱调节废水的pH值至弱碱性,再加入PAM,进行混凝反应,经沉淀后出水;厌氧水解工艺段——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经盐度调节后,进入厌氧水解设备,通过厌氧生物菌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加压接触氧化工艺段——厌氧水解出水进入加压接触氧化反应器,通过好氧生物菌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赛佳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赛佳环保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3179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赤泥的压榨工艺
- 下一篇:煤制天然气废水处理回用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