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动力驱动行走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1011.9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3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义;刘伟明;李海涛;董李扬;宣佳敏;魏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6/36 | 分类号: | B60K6/36;B60K6/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动力驱动行走机构,包括两个驱动装置;其中一个驱动装置由锥齿轮副传输给差速器并通过左、右半轴分别驱动差动轮系的左、右系杆,另一个驱动装置由蜗轮副减速后通过直齿轮副及左、右锥齿轮副分别驱动差动轮系的左、右内齿圈,通过差动轮系由左、右外齿圈分别驱动左、右车轮实现车辆行驶;两个驱动装置可以分别独立驱动车辆行驶,或共同驱动车辆快速行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灵活性、适应性和应变处理能力,适用于野外作战、应急和对安全系数要求较高车辆的行走驱动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驱动 行走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双动力驱动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右半驱动装置和左半驱动装置;所述右半驱动装置包括:右从动锥齿轮(2)、第一差动轮系、右车轮(8)、右辅动锥齿轮(10)、右圆柱齿轮(11)与右从动锥齿轮(2),其中,所述第一差动轮系包括右内齿圈(3)、右内行星齿轮(4)、右外行星齿轮(5)、右外齿圈(6)及右系杆(7);右内行星齿轮(4)与右外行星齿轮(5)同轴线固连并在右系杆(7)上转动,右内齿圈(3)与右内行星齿轮(4)啮合,右外齿圈(6)与右外行星齿轮(5)啮合,两对相啮合齿轮中心距相等,右外齿圈(6)与右车轮(8)同轴线联接,右从动锥齿轮(2)与右内齿圈(3)固连同轴线转动,右辅动锥齿轮(10)与右从动锥齿轮(2)形成90°相交轴定轴线啮合传动,蜗轮(14)、右圆柱齿轮(11)以及右辅动锥齿轮(10)固连同轴线转动,形成右半驱动装置为:右圆柱齿轮(11)‑右辅动锥齿轮(10)‑右从动锥齿轮(2)‑右内齿圈(3)‑右内行星齿轮(4)‑右外行星齿轮(5)‑右外齿圈(6)‑右系杆(7)‑右车轮(8);所述左半驱动装置包括:左从动锥齿轮(21)、第二差动轮系、左车轮(81)、左辅动锥齿轮(101)、左圆柱齿轮(111)与左从动锥齿轮(21),其中,所述第二差动轮系包括左内齿圈(31)、左内行星齿轮(41)、左外行星齿轮(51)、左外齿圈(61)及左系杆(71);左内行星齿轮(41)与左外行星齿轮(51)同轴线固连并在左系杆(71)上转动,左内齿圈(31)与左内行星齿轮(41)啮合,左外齿圈(61)与左外行星齿轮(51)啮合,两对相啮合齿轮中心距相等,左外齿圈(61)与左车轮(81)同轴线联接,左从动锥齿轮(21)与左内齿圈(31)固连同轴线转动,左辅动锥齿轮(101)与左从动锥齿轮(21)形成90°相交轴定轴线啮合传动,蜗轮(141)、左圆柱齿轮(111)以及左辅动锥齿轮(101)固连同轴线转动,形成左半驱动装置为:左圆柱齿轮(111)‑左辅动锥齿轮(101)‑左从动锥齿轮(21)‑左内齿圈(31)‑左内行星齿轮(41)‑左外行星齿轮(51)‑左外齿圈(61)‑左系杆(71)‑左车轮(81);所述左半驱动装置在保证右圆柱齿轮(11)与左圆柱齿轮(111)正确啮合传动条件下沿前进方向对称布置于车架(16)上;同时,右半驱动装置的右从动锥齿轮(2)、第一差动轮系、右车轮(8)与左半驱动装置的左从动锥齿轮(21)、第二差动轮系、左车轮(81)以及差速器(12)的右半轴(9)、左半轴(91)具有同一理论转动轴线;右系杆(7)、左系杆(71)分别与差速器(12)的右半轴(9)和左半轴(91)联接同轴转动,主动锥齿轮(13)与差速器锥齿轮(1)形成90°相交轴定轴线啮合传动,蜗杆(15)与蜗轮(14)形成90°交错轴定轴线啮合传动,主动力经过锥齿轮副由主动锥齿轮(13)‑差速器锥齿轮(1)组成,传输给差速器(12)并通过右半轴(9)、左半轴(91)分别驱动右系杆(7)和左系杆(71),辅动力经过蜗轮副由蜗杆(15)‑蜗轮(14)组成,减速后通过直齿轮副由右圆柱齿轮(11)‑左圆柱齿轮(111)组成,及锥齿轮副由右辅动锥齿轮(10)‑右从动锥齿轮(2)、左辅动锥齿轮(101)‑左从动锥齿轮(21)组成,分别驱动右内齿圈(3)和左内齿圈(31),通过差动轮系由右外齿圈(6)、左外齿圈(61)分别驱动右车轮(8)和左车轮(81)转动实现车辆行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5101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0 一般车辆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