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点击化学法制备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光敏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0896.9 | 申请日: | 201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1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龙;汤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C3/08 | 分类号: | C09C3/08;C09C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击化学法制备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光敏材料的方法,该方法相对于普通的酯化法和酰胺法等具有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和复合效率高等特点,获得的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分散均匀性和贮存稳定性都有显著的提高,通过点击化学方法制备的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光敏性、相容性和热稳定性,并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和光电性能,本发明制备的产品是新一代绿色环保高性能化工产品,可用于导电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导材料和光电转换材料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点击 化学 法制 可溶性 取代 纳米 复合 光敏 材料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点击化学法制备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光敏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 将100~1000mg多壁碳纳米管加入50~300ml浓硫酸和浓硝酸组成的混合强酸溶液中,超声振荡处理3~12小时,倒入去离子水中,并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和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获得带羧基的碳纳米管; (2) 在氮气保护下,将80~800mg上述带羧酸的碳纳米管置于过量的二氯亚砜中回流12~72小时,反应完毕,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二氯亚砜,真空干燥,得到酰氯化的碳纳米管;(3) 将15~100mg上述酰氯化的碳纳米管分散在10~5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声10~30分钟,再加入0.9~6.3g的4‑(3‑甲基硅烷乙炔基)苯胺和0.6~4.5ml的亚硝酸异戊酯,在50~90℃氮气保护条件下,连续反应24~48小时,冷却到25℃以后倒入50~200ml的乙醇中沉淀,离心过滤,并用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洗涤,真空干燥,再将获得的碳纳米管分散在10~5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1~5ml的2 mol/L的四丁基氟化铵的四氢呋喃溶液,继续常温搅拌1~4小时,再将溶液倒入50~200ml的乙醇中沉淀、离心,用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洗涤,30~80℃真空干燥6~36小时后得到炔基改性的碳纳米管;(4) 称取0.2~2.3g的4‑溴‑邻苯二腈和0.15~1.5g的叠氮化钠,溶解在含有10~100ml的四氢呋喃和1~10ml水的烧瓶中,在50~70℃下回流搅拌2~8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25℃,用二氯甲烷萃取反应液,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除水,过滤,真空干燥,得到淡黄色的4‑叠氮‑邻苯二腈;(5) 将5~50mg上述炔基化的碳纳米管加入含有10~10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烧瓶中,再称取2~20mg的4‑叠氮‑邻苯二腈加入到烧瓶中,再加入2~20mg的碘化亚铜和40~400mg的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70℃氮气保护下搅拌反应24~72小时,冷却到25℃后,倒入50~500ml乙醇中沉淀,离心分离,并用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多次洗涤(一般为3‑5次),真空干燥,获得表面含4‑邻苯二腈的碳纳米管材料;(6) 将5~50mg上述表面含4‑邻苯二腈的碳纳米管分散在10~100ml的正戊醇中,加入的10~100mg的取代邻苯二腈、1~10mg的无水氯化锌以及20~200mg的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7‑烯,在90~150℃和氮气保护条件下剧烈搅拌24~72小时,冷却到25℃后,倒入50~500ml乙醇中沉淀,离心分离,用四氢呋喃和二氯化碳多次洗涤(一般为3‑5次),20~80℃真空干燥6~36小时后获得一种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7) 将5~50mg上述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分散在四氢呋喃中,该复合材料的浓度为1~10 mg/ml,在超声条件下25℃超声1~12小时,得到一种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溶液;(8) 采用旋转涂覆法将上述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溶液涂覆在导电基质上,其旋涂速度为1000~3000rpm/s,烘干温度为35‑120℃,烘干时间为0.5‑6小时,干燥后的可溶性取代酞菁‑碳纳米管复合光敏涂层的厚度为10~50μ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6089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