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速动面翼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8306.1 | 申请日: | 201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成 |
主分类号: | B64C3/10 | 分类号: | B64C3/10;B64C3/20;B64C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双速动面翼属飞行器技术领域,双速动面翼包括前整流罩、后整流罩、上环形带、上固定柱体、上驱动滚筒、上驱动滚筒轴、上改向滚筒、上改向滚筒轴、下环形带、下固定柱体、下驱动滚筒、下驱动滚筒轴、下改向滚筒、下改向滚筒轴、近端板和远端板;近端板和远端板互相平行,上固定柱体和下固定柱体的两端都分别与近端板和远端板固连,上环形带套在上驱动滚筒和上改向滚筒上,下环形带套在下驱动滚筒和下改向滚筒上;在动力的驱动下,上驱动滚筒带动上环形带运动,下驱动滚筒带动下环形带运动,在双速动面翼周围产生环流,在环流和来流的共同作用下能产生很大的升力,可作飞行器的主升力翼,利用该原理和结构可制造大升力机翼,机动性强。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速动面翼 | ||
【主权项】:
双速动面翼,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整流罩(1)、后整流罩(2)、上环形带(31)、上固定柱体(32)、上驱动滚筒(33)、上驱动滚筒轴(34)、上改向滚筒(35)、上改向滚筒轴(36)、下环形带(41)、下固定柱体(42)、下驱动滚筒(43)、下驱动滚筒轴(44)、下改向滚筒(45)、下改向滚筒轴(46)、近端板(5)和远端板(6);近端板(5)和远端板(6)互相平行,上固定柱体(32)和下固定柱体(42)与近端板(5)垂直,上固定柱体(32)和下固定柱体(42)的两端都分别与近端板(5)和远端板(6)固连;上驱动滚筒(33)置于上固定柱体(32)前缘端的弧形缺口内,且上驱动滚筒(33)和上驱动滚筒轴(34)固连,上驱动滚筒轴(34)两端安装在近端板(5)和远端板(6)上的轴承内;上改向滚筒(35)置于上固定柱体(32)后缘端的弧形缺口内,且上改向滚筒(35)通过轴承与上改向滚筒轴(36)连接,上改向滚筒轴(36)两端通过近端板(5)和远端板(6)上的孔用螺丝固定在近端板(5)和远端板(6)上;上环形带(31)套在上驱动滚筒(33)和上改向滚筒(35)上,且将上固定柱体(32)包括在内;下驱动滚筒(43)置于下固定柱体(42)前缘端的弧形缺口内,且下驱动滚筒(43)和下驱动滚筒轴(44)固连,下驱动滚筒轴(44)两端安装在近端板(5)和远端板(6)上的轴承内;下改向滚筒(45)置于下固定柱体(42)后缘端的弧形缺口内,且下改向滚筒(45)通过轴承与下改向滚筒轴(46)连接,下改向滚筒轴(46)两端通过近端板(5)和远端板(6)上的孔用螺丝固定在近端板(5)和远端板(6)上;下环形带(41)套在下驱动滚筒(43)和下改向滚筒(45)上,且将下固定柱体(42)包括在内;上固定柱体(32)的下表面与下固定柱体(42)的上表面平行;前整流罩(1)、上驱动滚筒(33)、下驱动滚筒(43)、上改向滚筒(35)、下改向滚筒(45)和后整流罩(2)都互相平行,前整流罩(1)安装在上驱动滚筒(33)和下驱动滚筒(43)两者的前侧即双速动面翼的前缘处,前整流罩(1)的两端分别与近端板(5)和远端板(6)固连;后整流罩(2)安装在上改向滚筒(35)和下改向滚筒(45)两者的后侧即双速动面翼的后缘处,后整流罩(2)的两端分别与近端板(5)和远端板(6)固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成,未经王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2830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快闪存储器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