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主桨叶外形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4025.3 | 申请日: | 201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丽;张凯;王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直升机主桨叶外形检测方法,该方法先要从四个支撑点为入手点,先检测实际桨叶比理论桨叶形变量为多少,再逐一地从前缘开始检测,并且记录每隔10mm记录记录桨叶实际外形与外形检测工装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设计思路新颖,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桨叶 外形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直升机主桨叶外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是:(1)在主桨叶(1)的上安装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检测工装(2),工装(2)的内型面为主桨叶(1)的理论外形,在工装(2)的内型面上设置有四个支撑点与主桨叶(1)的外型面上的支撑位置吻合,这四个支撑点分别是上翼面后支撑点(3)、上翼面前支撑点(4)、下翼面后支撑点(5)和下翼面前支撑点(6),工装(2)的前缘与主桨叶(1)的“0‑0”剖面平齐,并且作为工装的前缘限位;(2)调整四个支撑点与主桨叶(1)上、下翼面的接触,保证下翼面后支撑点(5)和下翼面前支撑点(6)与主桨叶(1)下翼面完全接触,观察上翼面前支撑点(4)与主桨叶(1)上翼面的空隙,若空隙为平缓的缝隙,检测方法按a方案执行,若空隙为明显的凹陷,检测方法按序号b方案执行;(3)如果上翼面前支撑点(4)与主桨叶(1)上翼面的空隙为平缓的缝隙,a方案检测的步骤是:3.1使用塞尺测量上翼面前支撑点(4)与主桨叶(1)上翼面的空隙,读取累加数值A1并计算出平均值X;3.2使用塞尺调整上翼面前支撑点(4)与主桨叶(1)上表面、下翼面前支撑点(6)与主桨叶(1)下表面的间隙分别为X,锁紧卡板;3.3在主桨叶(1)的REF1000、REF5120、REF5860、REF6262.5剖面划线,并在其剖面位置处安放与主桨叶(1)理论外形一致的检测卡板,以主桨叶(1)的前缘为限位,调整好检测卡板的准确角度,确定检测卡板上示意的“0”刻度线位置,再从主桨叶(1)的前缘开始,沿弦向每间隔10mm,使用圆柱状的塞规记录主桨叶(1)与检测卡板外形之间的距离值DN,N分别为10、20、30……,检测卡板上的刻度标记值;3.4记录数据,若DN>2mm,即记录为‑DN,若DN≤2mm,即记录为DN;(4)如果上翼面前支撑点(4)与主桨叶(1)上翼面的空隙为明显的凹陷,b方案检测的步骤是:4.1使用塞规测量上翼面前支撑点(4)处主桨叶(1)的上翼面的凹陷尺寸,直接读取塞规直径即为偏差值B1,并记录凹陷变形的具体位置,注明变形量数值=2mm‑B1;4.2在主桨叶(1)的REF1000、REF5120、REF5860、REF6262.5剖面划线,并在其剖面位置处安放与主桨叶(1)理论外形一致的检测卡板,以主桨叶(1)的前缘为限位,调整好检测卡板的准确角度,确定检测卡板上示意的“0”刻度线位置,再从主桨叶(1)的前缘开始,沿弦向每间隔10mm,使用圆柱状的塞规记录主桨叶(1)与检测卡板外形之间的距离值DN,N分别为10、20、30……,检测卡板上的刻度标记值;4.3记录数据D=2mm‑D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5402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