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盖鳞毛蕨孢子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4477.8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3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起梦;刘兴剑;任全进;朱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的常规孢子繁殖方法,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将红盖鳞毛蕨孢子制成悬浊液,用针管均匀的浇在用瓦盆盛装的基质上;播种基质为沙+泥炭+珍珠岩(1∶1∶1,体积比)的混合物;播种孢子后的瓦盆放在周转箱内,周转箱底浸水高度1.5cm,上面覆盖平板玻璃;温度25℃~35℃,放在温室的庇荫处,在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培养;培养得到幼孢子体,移栽至基质①是由腐叶土+泥炭+沙(1∶1∶1,体积比)混合而成,移栽基质②是由沙+珍珠岩+泥炭(1∶1∶1,体积比)均匀混合而成,移栽基质③由泥炭+园土(1∶1,体积比)混合而成,对比基质是园土;培养同上述条件。本发明利用孢子萌发和受精均需要水的参与的特点,盆播+浸水+保湿应用于红盖鳞毛蕨的孢子繁殖,有效的提高了红盖鳞毛蕨的孢子萌发率、成苗率和孢子体移栽成活率;在繁殖过程中,没有任何消毒过程,可节省工序,减少污染,节省成本,操作简便,有利于种苗的快速繁育和大规模生产;幼孢子苗的移栽成活率达到85%以上;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为红盖鳞毛蕨走向市场提供技术保障,也为其它鳞毛蕨属植物孢子繁殖提供借鉴。本项技术极具推广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红盖鳞毛蕨 孢子 繁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红盖鳞毛蕨的孢子繁殖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红盖鳞毛蕨的孢子,把孢子放在清水里,搅拌均匀,制成含有孢子的悬浊液。(2)用注射器吸取含有孢子的悬浊液,均匀地浇在瓦盆内的基质上,瓦盆放在不透水的塑料周转箱内,箱底水位保持1.5cm左右,周转箱上面盖平板玻璃。温度保持25℃~35℃,放在温室的庇荫处,避免阳光直射。(3)将长有2‑3片叶的幼孢子体移植到配好基质的瓦盆内进行培养,瓦盆放在不透水的塑料周转箱内,箱底水位保持1.5cm左右,初期,周转箱上覆盖平板玻璃,一周后打开,正常管理。培养温度保持25℃~35℃,放在温室的庇荫处,避免阳光直射。播种孢子的基质是沙+泥炭+珍珠岩(1∶1∶1,体积比)的混合物。移栽基质是由腐叶土+泥炭+沙(1∶1∶1,体积比)混合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7447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和印刷容器封闭体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畜力式秸秆捡拾压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