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喉道自起动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5371.6 | 申请日: | 201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额日其太;韩景;蒋登宇;段然;聂俊杰;王健;吴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04C3/00 | 分类号: | B04C3/00;B04C3/06;B01D45/16;B01D5/00;C10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汉增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喉道自起动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及其分离方法,该双喉道自起动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包括旋流器、Laval喷管和扩压分离器,其中扩压分离器包括分离锥A、分离器外壳、多孔壁、分离锥B和分离锥C,多孔壁的壁面具有若干排气孔,多孔壁外壁和分离锥B内壁之间形成溢流腔。本发明在扩压器收缩段和扩压器扩张段采用多孔壁结构,起到了对扩压器喉道流通面积的气动调节作用,当上游压力有波动的时候可以实现自调节。且本发明中来自Laval喷管的超声速气流在扩压器的收缩段先压缩减速,并以稍大于声速的速度通过扩压器喉道,然后在扩压器扩张段以远低于Laval喷管马赫数的条件形成正激波,因此具有激波损失小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喉道 起动 超音速 旋流分离器 及其 分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双喉道自起动超音速旋流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旋流器、Laval喷管和扩压分离器;所述的旋流器包括旋流器封头、叶片、螺帽、旋流器内壳、旋流器外壳和旋流器尾锥;所述的旋流器内壳与旋流器外壳同轴,并置于旋流器内部;叶片置于旋流器外壳和旋流器内壳之间;旋流器尾锥与旋流器内壳同轴,通过螺帽与旋流器内壳的一端轴向连接,旋流器封头与旋流器内壳同轴,并通过螺纹与旋流器内壳的另一端轴向连接;所述的Laval喷管包括顺次轴向连接的Laval喷管直管A、Laval喷管收缩管、Laval喷管扩张管A、Laval喷管扩张管B和Laval喷管直管B;所述的Laval喷管直管A与旋流器外壳同轴轴向连接,并使旋流器尾锥的锥体位于Laval喷管直管A的内部;所述的Laval喷管直管A、Laval喷管收缩管、Laval喷管扩张管A、Laval喷管扩张管B和Laval喷管直管B顺次同轴连接;所述的扩压分离器包括分离锥A、分离器外壳、多孔壁、分离锥B和分离锥C;所述的分离锥A、分离锥B均与分离器外壳同轴,且分离锥A、分离锥B均置于分离器外壳的内部,分离器外壳与Laval喷管直管B同轴连接;所述的分离锥A内壁是收缩的,收缩角为β4;所述的分离锥B与分离锥A轴向连接,所述的多孔壁与分离锥B304同轴并置于分离锥B内部,并且所述多孔壁的前端与分离锥A的尾部轴向连接,所述的多孔壁为中空管壁,其内外壁面平行,多孔壁从其与分离锥A的尾部连接的前端位置开始,先以收缩角β5收缩,然后再以扩张角β6扩张,再以再度扩张角β7扩张,多孔壁的壁面具有若干排气孔,所述的分离锥C也置于分离器外壳的内部,分离锥C的一侧端面与分离锥B、多孔壁均轴向连接,所述的分离锥C内壁是扩张的,分离锥C的扩张角为β8;所述的分离锥A为空心锥,且其尖端形成一个分离环截面,该分离环截面置于Laval喷管直管B的出口截面,将Laval喷管直管B的出口截面分为外层截面和内层截面两部分,外层截面与分离器外壳内壁、分离锥A外壁、分离锥B外壁、分离锥C外壁之间形成分离器,使外层截面成为分离器入口端,分离器的出口端与湿气出口相连接;所述的内层截面与分离锥A内壁、多孔壁内壁、分离锥C内壁之间形成扩压器,内层截面成为扩压器入口端,扩压器出口端与输气管线相连接;所述的多孔壁外壁和分离锥B内壁之间形成溢流腔;气体经Laval喷管直管B的出口截面流入扩压分离器,经分离锥A将气体分成内层干气流和外层湿气流,外层湿气流从分离器入口端流入,经分离器出口端从湿气出口排出至湿气处理系统,内层干气流从扩压器入口端流入,经扩压器和溢流腔进入输气管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9537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接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飞艇囊体压力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