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6342.1 | 申请日: | 201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8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炜;蔡红星;胡思怡;李钰;苗馨卉;张喜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47/02;A61K47/04;A61K47/20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001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用于制备生物显像剂、分子生物探针和靶向载药载体。所述的核壳型纳米颗粒是内核材料为金纳米棒;中间层为二氧化硅及表面受体;外壳为水性CdTe量子点和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核壳型纳米颗粒的毒性小、成本低,解决了纳米粒子水溶性问题,提高了复合纳米颗粒的生物兼容性。利用核壳型纳米颗粒具有强的荧光特性,表面受体有光谱信号,通过生物成像系统观察荧光信号,得到病灶的信息。利用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强的荧光特性可以进入生物体内细胞结合作为生物探针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药物与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复合体会成功的驻留在癌细胞表面,载药抵达癌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壳型 纳米 颗粒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制备生物显像剂、分子生物探针和靶向载药载体;所述的核壳型纳米颗粒是内核材料为金纳米棒;中间层为二氧化硅及表面受体;外壳为水性CdTe量子点和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所述的金纳米棒长度为50nm,长径比为2‑3∶1;所述的包裹金纳米棒的中间层二氧化硅的厚度为2‑10nm,金纳米棒与二氧化硅的间距控制在3‑5nm;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平行巯基氨基苯、异硫氰酸脂或2‑萘磺酚;利用电荷相吸法使表面受体结合到金纳米棒上;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有免疫球蛋白或8抗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9634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模式宇航员康复训练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