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电源电压下高效率电荷泵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2092.6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1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强;潘立阳;周润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的低电源电压下高效率电荷泵。本发明的连接关系如下:N1-NK-NN传输单元依次串联连接,其中,K为1-N,传输单元分别通过电容与正相时钟信号和反相时钟信号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对称电路结构,设计电平位移电路,断开电荷传输晶体管二极管的连接方式,通过控制栅极电压,提高电荷传输效率。同时,设计电位均衡电路,降低阱充放电电流和功耗,也能够提高电荷泵电路电荷传输效率;同时可防止CMOS晶体管的Latch-up效应,降低阱充放电噪声,提高电路工作可靠性。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压下 高效率 电荷 | ||
【主权项】:
低电源电压下高效率电荷泵,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如下:N1‑NK‑NN传输单元依次串联连接,其中,K为1‑N,电源电压(VDD)接N1传输单元中的第一电荷传输晶体管(21)漏极和第二电荷传输晶体管(22)漏极的公共节点,第一PMOS晶体管(201)的漏极分别连接第M‑1电容(CM‑1)和第二PMOS晶体管(202)的栅极,第二PMOS晶体管(202)的漏极分别连接第M电容(CM)和第一PMOS晶体管(201)的栅极,输出端(OUT)分别连接第一PMOS晶体管(201)的源极、第二PMOS晶体管(202)的源极和CP电容(203);K为奇数时,位于NK传输单元上方的电容均连接反相时钟信号(CLKB)和上电平位移电路(23),位于NK传输单元下方的电容均连接正相时钟信号(CLK)和下电平位移电路(24);K为偶数时,位于NK传输单元上方的电容均连接正相时钟信号(CLK)和上电平位移电路(23),位于位于NK传输单元下方的电容均连接反相时钟信号(CLKB)和下电平位移电路(2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1209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装置和具有该固定装置的车辆
- 下一篇:一种车用食物加热及装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