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带钢头部和尾部宽度失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7656.3 | 申请日: | 201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1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其;朱蔚林;侯悦;幸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22 | 分类号: | B21B3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轧带钢头部和尾部宽度失宽控制方法:当带钢头部发生缩窄时,控制轧机的立辊按照带钢头部短行程曲线的轨迹打开辊缝对带钢进行侧压;当带钢尾部发生缩窄时,控制轧机的立辊按照第一带钢尾部短行程曲线的轨迹打开辊缝对带钢进行侧压;当带钢尾部发生超宽时,控制轧机的立辊按照第二带钢尾部短行程曲线的轨迹缩小辊缝对带钢进行侧压。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带钢尾部出现的超宽问题,基本避免了因带钢宽度超宽造成的设备损坏,此外还提高了针对带钢头部和尾部出现缩窄而进行的控制的稳定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带钢质量和产品的收得率。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带钢 头部 尾部 宽度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热轧带钢头部和尾部宽度失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带钢头部发生缩窄时,控制轧机的立辊按照带钢头部短行程曲线的轨迹打开辊缝对带钢进行侧压,所述带钢头部短行程曲线为:y1=a0+a1(L1‑x1)+a2(L1‑x1)2其中,a0<S1<S2,a0为侧压辊缝目标设定值;L1为带钢头部短行程控制总长度;a1为带钢头部侧压辊缝一次项修正系数,a1=[(S1‑a0)L1/(L1‑L2)L2]‑[(S2‑a0)(L1‑L2)/L1L2];a2为带钢头部侧压辊缝二次项修正系数,[(S2‑a0)/L1L2]‑[(S1‑a0)/(L1‑L2)L2];S1为带钢头部短行程中间控制点辊缝值,S1=a0+2mm;S2为带钢头部最大辊缝值;L2为带钢头部短行程中间控制点距带钢头部端部的长度,L2为0.4~0.6倍的L1;当带钢尾部发生缩窄时,控制轧机的立辊按照第一带钢尾部短行程曲线的轨迹打开辊缝对带钢进行侧压,所述第一带钢尾部短行程曲线为:y2=a0+b1(L3‑x2)+b2(L3‑x2)2其中,a0<S3<S4,a0为侧压辊缝目标设定值;L3为立辊进行打开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短行程控制总长度;b1为立辊进行打开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侧压辊缝一次项修正系数,b1=[(S3‑a0)L3/(L3‑L4)L4]‑[(S4‑a0)(L3‑L4)/L3L4];b2为立辊进行打开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侧压辊缝二次项修正系数,b2=[(S4‑a0)/L3L4]‑[(S3‑a0)/(L3‑L4)L4];S4为立辊进行打开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最大辊缝值;S3为立辊进行打开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短行程中间控制点辊缝值,S3=a0+2mm;L4为立辊进行打开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短行程中间控制点距带钢尾部端部的长度,L4为0.4~0.6倍的L3;当带钢尾部发生超宽时,控制轧机的立辊按照第二带钢尾部短行程曲线的轨迹缩小辊缝对带钢进行侧压,所述第二带钢尾部短行程曲线为:y3=a0+b3(L5‑x3)+b4(L5‑x3)2其中,S6<S5<a0,a0为侧压辊缝目标设定值;L5为立辊进行缩小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短行程控制总长度;b3为立辊进行缩小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侧压辊缝一次项修正系数,b3=[(S5‑a0)L5/(L5‑L6)L6]‑[(S6‑a0)(L5‑L6)/L5L6];b4为立辊进行缩小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侧压辊缝二次项修 正系数,b4=[(S6‑a0)/L5L6]‑[(S5‑a0)/(L5‑L6)L6];S6为立辊进行缩小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最大辊缝值;S5为立辊进行缩小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短行程中间控制点辊缝值,S5=a0‑2.5mm;L6为立辊进行缩小辊缝控制时带钢尾部短行程中间控制点距带钢尾部端部的长度,L6为0.4~0.6倍的L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2765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