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旱区盐渍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5839.X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勇;田长彦;张科;王平;王雷;尹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盐渍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该方法利用加压滴灌的方式创造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低盐环境,实现盐碱地植物实生苗的成功建植,以紫花苜蓿与盐地碱蓬混播,利用盐地碱蓬生长迅速的特征为紫花苜蓿幼苗提供遮荫保护,同时利用盐地碱蓬生物量大和体内聚盐特征来降低紫花苜蓿根区土壤盐分含量。本发明所述方法不仅克服了盐碱土壤环境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亦为紫花苜蓿的后期正常生长创造条件,为新疆优质牧草生产和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旱区 盐渍化 荒地 紫花苜蓿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干旱区盐渍化荒地紫花苜蓿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选地、整地试验地选择0‑30cm土层含盐量为1.5‑2.0%的中度盐化土壤地块,播种前进行犁、耙作业,使表层土壤平整细碎;b、滴灌带布设毛管滴灌带布设采用“一管一行”方式,滴灌毛管间距0.6‑0.8m;c、播种播种期选择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地表层5cm地温达到15℃及时播种,种植方式为条播,将盐地碱蓬和紫花苜蓿种子混合掺细沙和水拌至散粒,种植于毛管两侧区域,距离20‑30cm,形成40‑60cm宽的播种带;d、灌溉播种后即进行滴灌,1天滴水一次,滴水后1天,盐地碱蓬开始出苗,3‑5天后紫花苜蓿出苗,出苗后3天滴水1次,当盐地碱蓬进入分枝期后,以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12%为补水判断,9月下旬停止滴水,直至11月补冬灌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3583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