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流控通道全反射集成光波导的吸收光度检测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0146.8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4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佟建华;边超;祁志美;孙楫舟;夏善红;董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33;B01L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通道全反射集成光波导的吸收光度检测传感器,涉及传感器技术。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微流控通道内选择性制备光学全反射薄膜,可实现微流控光学检测中光线的传输通道与检测通道的完整集成。特定波长的光线经过入射光波导进入吸收池,在吸收池内沿着液芯光波导传播并被待测溶液部分吸收,最后经出射光波导射入硅光二极管,完成光度检测。本发明的传感器,实现了光波导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原位制备,大幅度提高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吸收光度法检测芯片的集成度和可靠性,对于基于微流控光学检测的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流控 通道 全反射 集成 波导 吸收 光度 检测 传感器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微流控通道全反射集成光波导的吸收光度检测传感器,包括微型入射单元(1)、吸收单元(2)、检测单元(3)、衬底;其特征在于,衬底,包括上衬底(4)、下衬底(5),其中,下衬底(5)上表面设有三条独立凹槽,三条凹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共中心轴,但互不相连;左边凹槽的左端通左外侧,呈喇叭状,为光源接口(11),右端、及左端靠内,分别反方向垂直设有条形短槽;中间一字型凹槽的左、右端,分别反方向垂直设有条形短槽;右边凹槽的左部为条形,右部为扩大的腔室,腔室右端通右外侧,为二极管接口(14),右边凹槽的左端、及条形与腔室的结合处,分别反方向垂直设有条形短槽;上衬底(4)与下衬底(5)的外形相适配,叠置时,上衬底(4)上相对下衬底(5)上垂直侧向条形短槽的外端头处,分别设有垂直的贯通孔;上衬底(4)下表面与下衬底(5)上表面固接后,各贯通孔分别与三条凹槽形成的通道相连通,则:左边凹槽与两贯通孔:第一化学镀入口(9)、第一化学镀出口(10)构成入射光通路(6);中间凹槽与两贯通孔:待测样品入口(15)、待测样品出口(16)构成吸收光通路(7);右边凹槽与两贯通孔:第二化学镀入口(12)、第二化学镀出口(13)构成出射光通路(8);入射光通路(6)、吸收光通路(7)、出射光通路(8)内壁面覆有反射层;入射光通路(6)左端光源接口(11)与LED光源密封性连接后,即为入射单元(1);吸收光通路(7)为吸收单元(2);出射光通路(8)右端二极管接口(14)与检测二极管密封性连接后,即为检测单元(3);上衬底(4)、下衬底(5)用透明材料制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5014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