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接使用氰盐为氰源的酶催化合成手性乙酸氰醇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9358.7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邹新琢;郑祖彪;姚璐璐;李中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C12P17/04;C12P17/00;C12P1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使用氰盐为氰源的酶催化合成手性乙酸氰醇酯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酶、氰盐、水、有机溶剂和醋酸并搅拌均匀,滴加醛类化合物,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为6~10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经分液后得到的有机相滴加到盛有乙酸酐和吡啶的混合液中,室温反应3~24小时;经饱和碳酸氢钠和水洗、干燥、浓缩和柱层析纯化处理后,获得相应的目标化合物。本发明直接使用氰盐作为氰源;用廉价易得的醋酸作为质子供体,控制水-有机相比例,有效地抑制HCN与醛酮的自发进行的化学加成反应,使得羟腈裂解酶的酶促反应能高效进行。本发明方法简单、安全,高收率获得了高光学纯度的手性乙酸氰醇酯,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使用 催化 合成 手性 乙酸 氰醇酯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直接使用氰盐为氰源的酶催化合成手性乙酸氰醇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酶、氰盐、水、有机溶剂和醋酸并搅拌均匀,滴加醛类化合物,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为6~100小时;反应结束后,将经分液后得到的有机相滴加到盛有乙酸酐和吡啶的混合液中, 室温反应3~24小时;经饱和碳酸氢钠和水洗、干燥、浓缩和柱层析纯化处理后,获得相应的手性乙酸氰醇酯;其具体过程如下:
其反应物使用的醛类化合物具体指下述化合物:
式中R为C3H7-;CH3OCH2C(CH3)2-;C2H5OCH2C(CH3)2-;CH2CHOCH2C(CH3)2-;ClCH2C(CH3)2-;BrCH2C(CH3)2-;CH3COOCH2C(CH3)2-;C6H5CH2OCH2C(CH3)2-;C6H5-;4-CH3O-C6H5-;3-CH3O-C6H5-;2-CH3O-C6H5-;4-F-C6H5-;4-Cl-C6H5-;2-Cl-C6H5-;4-Br-C6H5-;4-NO2-C6H5-;3- C6H5O-4-F-C6H5-;苯乙烯基;2-萘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5-甲基-2-噻吩基;5-溴-2-噻吩基;
;
取代基中的1个;其中:所述氰盐的用量为醛类化合物摩尔量的1~3.0倍;所述醋酸作为质子供体,其用量为氰盐摩尔量的1~3.0倍;水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1∶9~7∶3;有机溶剂与醛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1;每毫摩尔醛类化合物用0.08 ~0.4 g酶;所述乙酸酐和吡啶的混合液中,乙酸酐和吡啶的摩尔比为1∶1;乙酸酐和吡啶用量为醛类化合物摩尔量的1~5.0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1935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