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蛋白米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9794.0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会;张思亮;李楠;张思远;吴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6;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5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低蛋白米的方法,是通过将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并连续与栽培稻回交后多代自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等,经过筛选得到适于大面积生产并获得较高产量同时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系。本方法所得大米能够显著降低大米的蛋白质含量,适于肾病患者食用,达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适口性和起到食疗保健的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低蛋白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如下:(1)首先收集栽培稻品种和野生稻材料,并分别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2)选择低蛋白含量的品种和低蛋白含量的野生稻杂交获得杂交一代即F1的种子;(3)种植F1,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剔除假杂种,令其自交获得F2的种子;(4)剥取F2种子的胚消毒后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幼苗后并令其结种子,取叶片用常规法提取叶片DNA,并用在野生稻和栽培稻间这两个亲本间扩增出的DNA条带有差异的SSR引物,利用PCR仪扩增F2的DNA,确定每对引物在各个幼苗中的带型,即属于野生稻的带型、属于栽培稻的带型和属于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混合带型,以此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作为QTL定位的基因型数据;同时测定F2胚乳部分的蛋白质含量,作为QTL定位的表现型数据;(5)利用QTL分析软件对基因型和表现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情报信息;(6)依据分子标记遗传图谱选同时具有所有来源于野生稻的,控制低蛋白的,并且是纯合QTL的F2植株与栽培稻亲本回交,获得BC1F1的种子;(7)种植BC1F1,经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剔除假杂种,获得BC1F2的大量种子;(8)种植BC1F2,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确定同时具有来源于野生稻的控制低蛋白的纯合QTL的单株与栽培稻亲本再次回交,获得BC2F1的种子;(9)种植BC2F1,经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剔除假杂种,获得BC2F2的大量种子;(10)按照(8)的方法选择农艺性状好,同时具有野生稻的低蛋白的纯合QTL,以及含有1个以上源于栽培稻的控制低蛋白的QTL的BC2F2单株与栽培稻亲本再回交一次,获得BC3F1的种子;(11)将得到的BC3F1的种子繁殖,经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剔除假杂种,获得大量的BC3F2的种子;(12)种植BC3F2,选取农艺性状好的单株,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确定同时含有来源于野生稻的控制低蛋白的QTL的,同时含有2个以上源于栽培稻的控制低蛋白的QTL的单株,在孕穗期采取尚未吐穗的穗子,在无菌条件下剥取其花药抖落到诱导培养基上,在暗光下培养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分别诱导生根及出芽,最后形成实生苗,经自然加倍后获得染色体纯合的个体,成熟后单株收获种子,次年种植这些种子成株行,成熟后按照株行收获,并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从中发现农艺性状与越光相似而蛋白质含量低于5.0%的单株,经连续2年种植,表明该单株低蛋白质含量特性能够稳定遗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大学,未经聊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3979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